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因科研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诚挚欢迎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加入团队。
一、新生儿科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院新生儿科成立于1980年,现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全国新生儿围产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批国家围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围产医学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新生儿专科医联体副理事长单位、首批中华护理学会新生儿专科护士京外培训基地、重庆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生儿科发展成为拥有渝中和两江院区共三个病房,现开放床位达310张,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家化病室、新生儿普通病室及新生儿专科门诊。年住院病人10000余人次,专科门急诊近10万人次,120转运危重新生儿2500余人次。集临床、科研、教学和培训为一体的整体规模全国领先新生儿诊疗中心。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96名,专科医生52名,专科护士244名。正高级专家8名,副高级专家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博士19名,硕士37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抢救设备,在新生儿内科疾病、危重症、超小早产儿综合救治、CRRT、床旁重症超声及新生儿外科围手术期监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联合其他学科开展ECMO、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成效显著。科室拥有专业的新生儿疾病实验室,科研主攻方向为无创呼吸支持、细菌感染和黄疸等领域。
获重庆市科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7次,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厅局级项目17项,“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内科研合作项目1项,2022年牵头申报并获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极早产儿救治和后遗症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经费达2170万元;其他国内科研合作项目2项,获外向型科研经费约1000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 10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26.8。参编著作及教材4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120多名。

二、学术带头人及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简介1:华子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早产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筹备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早产儿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委员、亚太卫生健康协会儿科医学分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及围产期感染等高危儿发育脑损伤相关研究,以及儿童疾病数据库、智慧医院建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CSCD论文30余篇。担任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等负责人,主持重庆市教委教改重大项目1项、市教委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1项,参与市教委教改重大项目2项和市教委研究生教育教研教改重点项目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2),参与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编教程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及教参7部。

简介2:史源,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攻关与应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成功撰写并发表科技论文79篇,发表CSCD核心期刊22篇,在SCI期刊《JAMA Pediatrics》、《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Chest》等发表SCI 52篇,IF>5分17篇。牵头起草灾害背景下NICU 的应急准备方案(2017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蒙特勒标准指南(2017版)、早产儿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19版)、中国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等新生儿相关指南标准方案、专家共识17篇,主编《军事儿科学》、《灾害儿科学》等著作。
三、研究方向
序号 | 合作导师姓名 | 招收数量 |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 |
1 | 华子瑜 | 1 | 新生儿胆红素等脑损伤相关机制及干预研究;儿童疾病数据库及智慧医院建设。 |
2 | 史源 | 2 | 从染色质三维结构探讨新生儿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基于多组学联合分析探索新生儿重大疾病标志物及关机靶点;微生物与免疫交对话在新生儿重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
四、博士后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身心健康。
2.一般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在国内外获得生物/医药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时间原则上在近3年内,有神经基础科学、计算机生物学、数学建模、统计相关研究背景优先);
3.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有较强的进取心、责任心及主动性,能独立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4.全职博士后必须保证在站期间能够脱产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临床医学博士后为即将或者正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博士申报。
五、博士后待遇
1.全职博士后待遇实行年薪制:全职博士后A岗年薪60万/年、B岗年薪40万/年、C岗年薪35万/年、D岗年30万/年。博士后E岗(临床医学博士后)达到出站条件给予一次性出站奖励绩效15万元。A、B、C岗资助期为3年,D岗、E岗资助期为2年。特别优秀博士后,可由博士后提出申请,医院按一事一议研究审批,约定薪酬待遇。支持博士后根据实际情况在站中申请调整博士后岗位和待遇。
2.提供博士后科研启动经费:全职博士后A岗50万/人、B岗25万/人、C岗20万/人、D岗15万/人;博士后E岗(临床医学博士后)10万/人。
3.博士后中期考核优秀者,发放一次性奖励5000元/人。
4.支持站中通过公开考核招聘流程进编。
5.在站期间和出站留院后,可享受博士后职称“绿色通道”申报高级技术专业职称。
6.在站期间,达到相应条件可申报“儿院英才培育计划”,根据入选层次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及国内外进修培训等支持。
7.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同级别及以上科研项目,或已经符合出站标准的博士后,因课题研究等原因需延长在站工作时间,经申请获批后延期时间(1年内)的薪酬待遇按原待遇标准执行。
8.超额完成的科研成果,按医院相关科研奖励政策享受奖励。
9.出站时达到医院人才引进标准,可申请按“儿院英才引进实施办法”全职引进(提供编制)、留院工作。
10.全力支持博士后申报(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资助研究人员计划A类(国家“博新计划”)、重庆市“博新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等博士后人才类项目、科研类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获准后叠加享受资助。
六、申请方式及流程
请意向申请人将个人详细简历(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科研经验和总结、发表文章、所获奖励和荣誉等)发送到h_ziyu@163.com邮箱(华子瑜教授课题组),1908956260@qq.com(史源教授课题组)。邮箱主题请注明“姓名+应聘全职博士后”。应聘者报名材料按相关规定予以保密。
申请流程:邮箱报名提交电子材料--简历初筛--通知面试--体检--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签订合同。
七、联系方式
华子瑜教授课题组联系人及电话:张老师 13983997635
史源教授课题组联系人及电话: 冯老师 18883906575
医院官网:https://www.chcmu.com
医院人事处电话(博士后政策咨询):刘老师、张老师 电话023-63318050
邮箱:chcmuh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