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教学新闻】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儿科学专业(方向)第七轮规划教材 《儿科实习手册》和《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编写会顺利召开

来源: 时间:2025-01-08 浏览: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儿科学专业(方向)第七轮规划教材

《儿科实习手册》和《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编写会顺利召开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儿科学专业(方向)第七轮规划教材编写会议于 2025 年 1 月 3 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5号楼多功能中心阶梯1教室隆重举行。此次会议聚焦于《儿科实习手册(第 3 版)》与《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第 3 版)》两本重要教材的编写,来自全国20多家单位的50余位专家及内科教研室、教务处等相关人员近70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陈立教授主持。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强调,儿科医学承载着守护儿童健康、维系家庭幸福以及助力国家未来与民族强盛的重大使命。教材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新时代儿科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校长对各位专家、教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学校将全力支持教材编写工作,助力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在致辞时指出,教材编写承载着传承知识、塑造人才的神圣使命,是教育事业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是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教材编写团队责任重大。出版社将全力确保教材的严谨性、权威性以及高质量标准得以充分实现。

《儿科实习手册(第 3 版)》主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晓东教授强调,在新版教材编写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操作性和指导性,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技能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紧跟儿科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融入教材,使教材既具有权威性,又富有时代感。

《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第 3 版)》主编、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恩梅教授指出,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将深入挖掘儿科医学中的人文价值,强调同理心与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培训环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张东倩编辑详细汇报了第七轮儿科规划教材纸质内容的编写原则及注意事项。她强调,教材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注意教材的版式设计和图文搭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蒋京副编审汇报了第七轮儿科规划教材数字内容的编写原则及注意事项。数字教材的编写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同时,还要注重数字教材的互动性和可扩展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教材内容修改意见讨论环节,各位编委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儿科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注重基础医学知识的夯实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在教材撰写内容分工协商环节,各位编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任务,为教材的编写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会议为教材编写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大家能够充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凝聚智慧。

教材编写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教材融合了课程前沿知识,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儿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将持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秉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后续编写的组织工作中,推进“金教材”建设,为推动儿科医学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