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是一名13岁的男孩,性格热情洋溢、充满朝气,然而这名13岁少年,却历经了命运的折磨......
一出生就经历了心脏大手术
心脏疾病“阴影”再次向13岁的他袭来
自幼罹患法洛氏四联症(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洋洋,虽经初次手术重获新生,但命运的挑战并未就此止步。五年前,心脏超声复查显示他的双侧肺动脉狭窄,遗憾的是,由于多重原因,这一病情未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仅在门诊随访监测。直至1个月前,洋洋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心脏超声提示狭窄程度明显加重,并伴有右心室肥厚。洋洋也表示,自己的活动越来越吃力。
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狭窄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及复杂先心病外科术后继发因素,若狭窄两端的压力阶差小,可随访观察,但若高于20mmHg,则有手术指征。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右心室压力增大、右心增大肥厚甚至右心衰竭、猝死,肺部因血供明显减少而出现肺功能不足表现,如活动量后劳累、气促、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等。
洋洋的双侧肺动脉及与肺动脉总干连接处均有明显狭窄,相当于“Y型岔路口”的交汇路段堵塞,且压力阶差高达130+mmHg,CT扫描也进一步揭示了洋洋右心室肥厚的状况,这明确提示了其右心功能的严重受损。
面对这一棘手的病情,心血管科医疗团队深知,再次进行传统的开胸手术因创伤巨大及术后粘连等问题而显得尤为艰难,而内科介入支架植入虽为可行方案,却也伴随着极高的手术与麻醉挑战,术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乃至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
然而,放弃手术,则意味着洋洋将面临进行性心力衰竭乃至猝死的巨大威胁。
挑战高难度“对吻支架”植入
转瞬之间 支架实现完美“对吻”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心血管科携手胸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及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深入讨论与综合评估,由于患儿的肺动脉总干和左右分支均存在狭窄情况。
患儿肺动脉造影情况
一致决定采用更为精细且适合
洋洋当前病情的:肺动脉支架植入方案——Kissing对吻法
即同时在左右肺动脉和肺动脉总干交汇的地方,放置两个的支架,形成自然弯曲的状态,两个球囊同时扩张撑开支架后,两个支架将在肺动脉总干处紧紧地背靠在一起,左右实现“对吻”。
因为对吻法技术需要主刀医生和二位助手医生密切配合,在极短时间内,同步完成左右肺动脉的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对手术团队的技艺与协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鉴于洋洋右心室的肥厚及右心功能储备差,手术过程中右心室流出道血供的短暂受阻成为一大挑战。“因为球囊完全扩张的一瞬间,肺动脉的血流通道将全部堵死,手术医生需要将这个瞬间控制到最短,否则存在心脏停跳的风险。”因此,对吻法不仅要求手术医生精准操作,还要求麻醉医生严密监测患儿术中生命体征。
为确保手术成功,心血管科易岂建、李谧两位主任医师带领的医疗团队进行了多次的术前模拟与反复讨论,2024年8月9日,终于迎来了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手术室内,气氛凝重而庄严。
李谧主任医师亲自主刀,向平、孙慧超两位副主任医师紧密配合,携手向这一高难度手术操作发起挑战。
术中,造影技术清晰地展示了洋洋肺动脉的严峻状况:左肺动脉最狭窄处仅余2.6mm,右肺动脉也不过4mm宽,狭窄的肺动脉如同两道细线,触目惊心。
医生们深知,接下来的几分钟,将是决定洋洋命运的关键时刻。每一步操作都需谨慎再谨慎,因为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着两位医生手中的两个导管缓缓推进,手术室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每一分、每一秒都似乎被拉长,让人的心跳也随之加速。
突然,两根导管精准地穿过了狭窄的肺动脉,紧接着,两个支架被小心翼翼地送入并固定在目标位置,支架迅速被充气的球囊扩张,狭窄的肺动脉得以撑开。
“三、二、一,放!”两位医生同时给球囊“泄气”。
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一微小的动作上。
“成功了!”支架成功撑开并牢牢得“吻”在一起。
那一刻,仿佛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洋洋的生命之路。肺动脉支架植入后,随着洋洋生长发育,若肺动脉狭窄压力阶差增大,后续可再进一步进行球囊扩张将支架内径增大。
术后,洋洋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恢复迅速且良好。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他的肺动脉狭窄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心功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洋洋的家人对医疗团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们感慨地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团队的精湛技术和无私奉献给了洋洋第二次生命。”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作为西部最大的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目前已成功完成几十例儿童肺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诊治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此次Kissing对吻支架植入的首次实施,不仅为洋洋狭窄的生命通道开启了未来的畅途,更为众多先天性肺动脉狭窄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