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李万山

研究方向:儿童口腔、口腔颌面外科

电话:023-68370316

邮箱:cqlwsam2622@163.com

所在科室/学科:口腔

所在教研室/教学组:口腔

个人简介

Biography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及第四届唇腭裂专委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第七届及第八届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委会青春期医学口腔保健学组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口腔医院分会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第三届、第四届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口腔医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常委,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专委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副主委;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第二、三、四届常委,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第一、二、三、四届常委,重庆市口腔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牙病防治指导小组成员、重庆市生殖健康专家、重庆市渝中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1988.09-1995.07:就读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本硕连读班,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07-1999.09:就职于泸州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及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先后任任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1999.09调入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就职于口腔科、整形五官科病房、五官科病房、加中儿童健康基金会暨重庆市颅颌面唇腭裂治疗中心,任主治医师、讲师及科室副主任;2002年起任重庆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及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副主任;2003.11晋升副主任医师,2012.12晋升副教授,2018.04晋升主任医师,先后就职于五官科病房、口腔眼科病房、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及门诊口腔科,任科室副主任、主任。

医疗情况: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小儿唇腭裂及相关畸形的序列治疗,系统、全面、规范地诊断与治疗唇腭裂及面部的其他畸形。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唇腭裂术前正畸治疗、新生儿期(<30天)唇裂整复、婴儿期(<1岁)腭裂整复、牙槽突植骨、咽瓣手术及腭裂术后语音的评估与治疗。其中唇腭裂手术低龄化及相关的治疗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收治患者500余例,手术效果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科研方面: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唇腭裂畸形防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口腔生物材料开发。先后承担卫生局、校、院级科研课题3项,横向科研课题2项,经费共计55,000元,其中已完成3项;发表论文近30篇(SCI论文11篇、CSCD核心库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另有多篇论文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主持全国性唇腭裂会议2次;参编《中华口腔科学》(第一、二版)、《口腔医学信息学》(副主编)、《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儿科疾病用药备忘录》、《感官系统疾病》(“5+3”医学整合教材)、《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临床诊断要点与规范治疗原则》等相关章节,共计7部专著。

教学工作方面:1997.11-1999.09间先后承担泸州医学院口腔系96级专科、95级本科学生《口腔颌面外科学》部分章节的大课讲授工作(共计52学时)及部分章节的临床见习工作(近200学时)。同时,指导泸州医学院口腔系95、96级专科及95级本科学生的临床实习,共计21人次;进修医师15人次及青年医师4人次。1999.10调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后,先后举行市级专题讲座十多次,对口腔疾病预防及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相关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参加重庆医科大学口腔系《口腔颌面外科学》、《儿童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影像诊断学》等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参加重庆医科大学口腔系2000级《口腔医学影像诊断学》及2000-2005级《口腔颌面外科学》中“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大课讲授工作,共计50学时,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协助指导研究生3名,招收研究生10名,毕业8名,指导青年医生10余人次,进修人员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