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01/针尖上的自我成长

在儿科,静脉穿刺堪称一项“针尖上的挑战”。那天,科室收治了一名血管状态相对理想的患儿,在征得患儿和家长同意后,申雪兰老师鼓励我为患儿采血。然而由于进针稍深,我不慎刺破了血管,操作再次失败——这已经是我这周第三次失手了。接连的挫折让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细心的申老师很快察觉到我的低落。她没有多说,只是带着我利用操作模型反复练习进针的角度与深度,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休息时,她讲起自己刚入职时的经历:“那时候我也经常打不起针,于是每天提早一个小时来科室,帮夜班多抽几个血,逼自己练出手感。”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精湛技术的背后,从来不是天赋,是心不怯、手不停,是失败也要再来一次。
02/专业中的护理温度

病房里来了一位脓疱型银屑病的患儿,全身布满红斑、鳞屑,浑身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陈亦果老师陪我去给患儿测血压,望着患儿布满鳞屑的手臂,我迟疑了。陈老师看到我的迟疑,什么也没说。她拿起一张无菌大纱垫在患儿的上臂,熟练的为患儿测量了血压。走出病房,陈老师问我:“紧张吗?”我点点头,“这个疾病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一时有点不适应。”陈老师说:“脓疱型银屑病皮损可以遍布全身,我们在测量血压、扎压脉带时要提前用无菌大纱垫在皮肤上,这样可以保护局部脆弱皮肤,也可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一个普普通通的测量血压,里面的细节却有那么多。银屑病患儿和他们的家庭承受的不仅是身体的不适,更是无数次注视、疑问甚至回避所积累的敏感。那一刻我领悟到,护理不仅是技术的实施,更是尊严的守护。
03/毕业十字路口的温暖明灯

临近大学毕业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考公、考研、考编、规培如四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每次我向刘真真老师倾诉这些“痛苦”时,她不仅认真倾听我的“苦水”,还帮我分析利弊、权衡得失。当我需要调休甚至请假参加各类考试时,她主动帮我协调,使我得以顺利参加每一场考试,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拥有了更多选择。我考编通过笔试后,她主动联系我,提醒我抓紧时间准备试岗和面试。我遇到任何问题,她总会耐心细致地为我解答。我成功上岸后,她第一时间送上真挚的祝福。这一刻,我无比庆幸人生路上能邂逅她这样的“好老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还有数以计千的带教老师
如同三位老师一样
你们以“母亲的心”
读懂孩子无声的恐惧
给予最温柔的共情
用“科学的脑”
精准判断、化解难题
传递最前沿的知识
更以“灵巧的手”
完成一次次精准的操作
守护最稚嫩的生命
正是这心、脑、手的交融
为孩子们构筑起安全与舒适的港湾
也让最初的护理薪火
在言传身教中生生不息
照亮更多孩子的健康之路
文字:陈亦果、刘真真、申雪兰
排版:申雪兰
审核:崔璀、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