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3H1C人文逐光】儿院好护士|十八年如一日的专科守护

来源: 时间:2025-09-01 浏览: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护士何立平已经工作了十八年。她的身影忙碌在病房和治疗室之间,用行动诠释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学人文真谛。

技术精湛,守护患儿生命与健康

面对危重复杂的病情,何立平的专业技能是患儿安全的重要保障

12岁车祸患儿文文(化名),全身大面积创伤、骨盆骨折伴失禁,创面极易感染。何立平凭借多年创伤护理经验,巧妙利用支撑物构建创伤保护系统,极大提升了患儿舒适度,也保护了创面。她每两小时精准为文文翻身、调整体位,细致处理失禁问题,确保创面清洁干燥。在她和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文文的康复非常顺利。

骨髓移植后创面感染的患儿吉吉(化名),极度消瘦,全身皮肤多处破溃,双下肢皮肤感染,免疫力和抵抗力极低,稍不慎就可加重感染,甚至可能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等。何立平凭借过硬的穿刺技术,在有限的健康皮肤上为吉吉精准建立静脉通道,这条“生命线”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关键基础。加之她精湛的创面换药技术和细致的基础护理,吉吉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稳定并顺利康复。

作为创面治疗师,何立平不仅积极参与院内复杂创面的会诊,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出院患儿的家庭,指导家长做好居家护理。她说:“是医院这个大家庭赋予我这些技能和经验,只要患者需要,我一定义无反顾。”

用心关怀,抚慰患儿及家属心灵

何立平深知,心灵的抚慰与身体的治疗同样重要

抚慰患儿:面对12岁车祸患儿文文因创伤产生的恐惧与沮丧,何立平以针对青春期女孩心理特点的方式开展心理护理:她始终保持平视和共情沟通,耐心倾听、接纳情绪,并通过解释操作步骤帮助文文重建安全感与控制感。她还借助故事交谈和鼓励文文与同学联系,转移注意力、重塑积极自我。最终帮助文文走出了阴霾,出院时的文文亦然是昔日那个阳光自信的女孩。

心理支持:吉吉的母亲一度焦虑绝望,甚至情绪崩溃。何立平察觉后,一次次主动陪伴、倾听,运用叙事护理的方法帮她宣泄情绪、重建信心。她还常在吉吉床边讲故事、读绘本,用耐心陪伴点亮孩子的病中时光。吉吉妈妈说:“没有立平护士的陪伴,这段时间我肯定熬不过去。”

传承奉献,践行护理使命

何立平不仅是患儿的守护者,也是护理经验的传承者

传道授业:作为科室教学骨干,何立平至今已带教见习、实习、规培、专科及新进护士百余人。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十八年积累的护理经验一点点分享给年轻同事。她擅长把复杂的操作分解示范,一遍不会就再来一遍,从不怕麻烦。很多刚进临床的护士面对患儿非常紧张,何立平就站在她们身边,一边鼓励一边指导,帮助她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跨出第一步。正因如此,她连年被评为“最受喜爱的带教老师”。

总结经验:工作之余,何立平积极投身护理知识的系统整理与传播。她参与编写了《外科护理操作常规》、《叙事护理》等多部专业书籍和科普教材,把一线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清晰、实用的文字,帮助更多同行尤其是年轻护士快速成长。她说:“能把我们的经验留下来、传出去,再辛苦都值得。”

坚守信念:尽管已经获得多项荣誉,如何立平始终扎根临床一线,不断精进自身。她积极参加市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质量案例比赛和科普竞赛,屡获佳绩,并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员工”。但在她看来,荣誉只代表过去,护理工作永远面临新的挑战。“每一天都要重新开始,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最好的照顾。”

十八年如一日,何立平始终以“母亲的心、科学的脑、灵巧的手”践行着“带给儿童安全与舒适”(3H1C)的服务宗旨,在护患之间建立起坚实的信任桥梁。正如她常说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当病痛袭来,我们要做那双小心托举的手。”她用专业与温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生命、点亮希望。

文稿:张桂芳

编辑:吕洁            

审核:崔璀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