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资讯动态】“聚力发展 携手童行”—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25-10-15 浏览:

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编号:2025-14-04-016

金秋十月,重庆迎来了一场儿科护理质量领域的学术盛宴。2025年10月9-11日,由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5-14-04-016(国)]“聚力发展 携手童行—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重医儿院两江院区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西藏、海南、广东、江苏、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9个省市的43家医疗机构200余名儿科护理质量管理骨干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儿科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热点与前沿议题。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话未来

10月10日08:30培训班隆重开幕,培训班由我院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吴利平教授主持。郑显兰学科主任首先在致辞中强调,质量与安全是儿科护理工作的生命线,呼吁护理人员将前沿理念转化为临床实践,共筑患儿安全防线。接下来,翟瑄副院长对与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儿科护理事业迎来新发展机遇,希望学员以本次培训项目为契机,互学共进,为推动儿科护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课程聚焦:四大模块,系统赋能

本次培训班的核心课程经过精心设计,聚焦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前沿与痛点,形成了“理论构建-工具应用-技术实践-人文融合”四大递进式教学模块,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启发思维的学术盛宴。

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循证实践

培训班伊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郑显兰教授则深入剖析了《儿科风险管理》,系统讲解了风险识别、评估与干预的全流程管理策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顾莺教授便以《构建基于循证基础的儿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题,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如何将最佳证据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临床指标,为学员们搭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框架。紧接着,吴利平教授蒋小平教授分别就《常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的多元应用和案例分享》和《基于证据转化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行了精彩分享,赋能学员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日常质控工作。

2.患者安全与精准防控

在患者安全专题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佳思主任护师带来的《儿童静脉治疗安全管理》,聚焦临床最常见也最高风险的操作之一,详解了从穿刺到维护的全链条安全规范。莫霖教授李双子主任护师孟玉倩副主任护师陶怡副主任护师分别从门诊、普通病房、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的角度,分享了基于一线实践的《基于QFD构建儿科门诊安全文化体系》《基于患者安全的儿科病房质量控制经验分享》《PICU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和《提质促建,协同高效——儿科急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李各芳主任护师谭娟副主任护师分别从护理文书与技能角度分享《标准化护理文书与患者安全》《儿科护理三基技能质控体系建设》,“接地气”的宝贵经验引发了学员们的强烈共鸣。

3.信息化赋能与流程优化

迈向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引擎。唐方芳副主任护师在《数智加持下的儿童患者安全》《信息化助力护理指标构建与质量提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安全风险的早期预警与智能化防控,驱动管理决策。申玉洁副主任护师则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多学科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药品与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展现了如何通过流程再造与多部门协作,确保急救资源的瞬间响应与高效利用。

4.人文关怀与技能深化

培训不仅关注“硬技术”,也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刘艳副主任护师带来的《基于3H1C理念的儿科护理人文建设探索与实践》,从温情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有温度的儿科护理服务,实现质量安全管理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最后,“儿童静脉输液安全实践”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处理”两大工作坊,分别由护理精进专项团队静疗组郭小利组长陶晓军副组长和院级技能组谭娟组长谢佳骨干领衔资深团队手把手指导,通过高仿真实操与互动研讨,将理论要点转化为肌肉记忆,极大地提升了学员们的临床应急与规范操作能力。

结语:收获满载,携手前行

学员们普遍反馈课程内容前沿、实用性强,为各单位推进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次培训是我院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体现。未来,我院将继续与全国护理同仁携手,推动儿科护理事业朝着更专业、更安全、更温暖的方向不断迈进!


文字 | 项明 陈文劲

摄影 | 黄飞虹 汤璘瑞 汪敏

编辑 | 项明 黄娟 石林

审核 | 崔璀 吴利平 唐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