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资讯动态】静疗团队解难题,“静”益求精守安全

来源: 时间:2025-03-22 浏览:

近日,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静脉治疗精进团队的高效协作下,新生儿组及儿童组团队成员协作为内分泌科一位“重量级”宝宝成功置入PICC,解决了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燃眉之急,为患儿搭建起至关重要的生命航线,彰显了静脉治疗团队精湛的技术与精诚合作的精神。

“重量级”宝宝穿刺难

急请会诊求帮助

内分泌科的欣欣(化名)是一位4月17天的女宝宝,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颅内感染。欣欣虽然年龄只有4个多月,但是她在院外的住院时长已经有2月余。长期住院治疗,全身多处血管反复穿刺,且血管细,弹性差,加上该患儿是一名重达7kg的“重量级”宝宝,皮下脂肪较厚,四肢外周静脉凭肉眼难以找到。住院后在超声引导下行了两次留置针穿刺,但欣欣血管条件差,留置时长均不超过24小时。考虑到欣欣后续还需使用万古霉素及甘露醇等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为确保患儿安全,科室拟为欣欣置入PICC,急请静脉治疗团队破解难题。

团队协作克难题

静脉治疗团队迅速响应,对欣欣进行了全面评估。欣欣的月龄和体重,已不适宜使用新生儿导管,对儿童组来说,该患儿置管穿刺存在一定难度。为保证万无一失,静脉治疗团队迅速提出跨科协作方案,由新生儿科组和儿童组联合置管。团队成员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血管,定位、穿刺、送导丝、送鞘、送导管......整个过程配合默契,每一个动作都沉稳且精准,每一次判断都果断且专业。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成功为患儿置入了PICC。欣欣家长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竟然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扎针了,谢谢你们!”

欣欣此次置管只是静脉治疗团队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面对儿童穿刺难题,静脉治疗团队多举措入手,构建安全静疗。超声设备辅助,充当护士的“第三只眼”。对于血管细,位置深的儿童来说,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技术固然重要,儿童对穿刺的心理恐惧比身体疼痛更难克服。为了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静脉治疗团队引入“无痛穿刺”理念,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能够配合完成操作。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确保过程有序进行。

儿童穿刺难题的解决,离不开静脉治疗团队的专业技术和无私奉献。团队用爱心和耐心,化解孩子们的恐惧;用创新和协作,攻克技术上的难关。团队将继续秉持精诚合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为院内院外患儿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温馨、舒适的护理服务!

【文稿】郭小利  熊小密

【编辑】刘欢 刘艳

【审核】崔璀 吴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