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赵(化名)有个心愿,就是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上体育课,在操场上肆意奔跑。然而,由于气管最窄处仅3mm(为同龄儿童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这个简单的心愿对他而言曾是奢望。
这一切源于他1岁时的意外溺水。
历经九年辗转求医,最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让他的气管几乎恢复正常,生命通道得以重新畅通。
九年之痛遇转机
9年前,年仅1岁的小赵不慎溺水,呼吸心跳一度停止。虽经抢救保住生命,却因长期气管插管留下严重后遗症——重度气管狭窄。九年来,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但得到的答案总是令人失望。
”孩子走几步就喘,影响上学,更不能跑跳,我们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小赵的母亲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他们得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关于儿童中央气道狭窄介入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
副主任医师罗蓉、主治医师王健接诊后,初步诊断患儿气管狭窄。在得知小赵情况后,呼吸科主任罗征秀非常重视小赵的病情,迅速组织呼吸介入团队进行科内讨论。
CT三维重建图像直观显示患儿气管中上段严重狭窄,最窄处仅3mm
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小赵的气管中上段严重狭窄,最窄处仅约3mm,像一个被紧紧掐住的吸管。
“正常儿童这个年龄段的气管应该有10-12mm左右。孩子的通气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还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须尽快手术干预。” 耿刚副主任解释道。
介入治疗显身手
病房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患儿及家属的同意后,积极完善相关术前准备。介入团队为小赵制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在代继宏副主任指导下,耿刚副主任综合利用支气管镜激光消融术+硬质支气管镜铲切术+球囊扩张术+冷冻治疗术,精准清除瘢痕、打通气道、恢复功能。
在团队默契的配合下,手术十分顺利,效果立竿见影:复查显示,气管最窄处已恢复至10mm左右,接近正常水平。
“运用微创技术,解决棘手问题,为孩子们打开呼吸通道,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呼吸科介入团队专家表示。
截至目前,小赵恢复情况良好,已经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享受着奔跑的快乐。
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临床重点精品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
呼吸科将持续引领儿童呼吸介入技术的创新浪潮,探索治疗规范与疗效的崭新高度,以更高的专业水准,为儿童呼吸健康事业树立标杆,为万千家庭的希望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