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成人礼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象征着独立与责任的开始。然而,对于肝移植患儿而言,这个时刻更显珍贵——它不仅是成长的见证,更是一场医学奇迹的庆典。
7月17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为两位刚满18岁的肝移植患儿圆圆、惠惠(均为化名)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成人礼,同时邀请了17名曾在这里重获新生的“新肝宝贝”家庭欢聚一堂。
这些孩子从襁褓中的危重患儿到如今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的生命之花在医护人员与家长的悉心呵护下,终于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新肝宝贝和医护人员合影
成人礼:爱与生命的双向奔赴
活动现场,医院学术厅被温馨的灯光与鲜花装点。最受瞩目的当属两位成年礼主角——圆圆、惠惠。当她们身着盛装,在众人的祝福中完成“三加三拜”仪式时,现场掌声雷动。初加时,母亲为她们梳头加笄,穿上长裙,她们向父母深鞠躬,感谢养育之恩;二加时,加发钗、着长衫,她们转身向医务人员鞠躬,感恩给予二次生命;三加时,加发冠、披云肩,她们向全体来宾鞠躬,致谢社会关爱。
除了这两位主角,15名曾在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的“新肝宝贝”也齐聚一堂。他们与医护人员热情相拥,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有的已成家立业,有的考上大学即将踏入社会,有的学会了一技之长实现自力更生,看着他们健康、阳光的模样,在场的医护人员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仿佛与亲人久别重逢。肝胆外科张明满教授看着孩子们健康活泼的模样,感慨道:“从手术台到成人礼,我们共同走过十九年的风雨,你们早已是我们的亲人。”
活动中,孩子们表演了《听我说谢谢你》手势舞,稚嫩的动作里满是真诚。随后,大家齐唱生日歌、切蛋糕,温馨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华子瑜院长在致辞中感慨道:“孩子们能走到今天,是医学的奇迹,更是社会大爱的见证。”
患儿与家长感言:感恩生命里的 “摆渡人”
活动现场,多位患儿与家长分享他们的故事,每一段发言都是医院肝移植技术发展的缩影。
首例胆道闭锁亲体肝移植
圆圆的母亲哽咽着回忆:“2008年5月30日,是圆圆的‘第二个生日’。”当年,出生仅7个月的圆圆因先天性胆道闭锁导致肝硬化,消化道静脉破裂大出血,多家医院劝家属放弃。但在医院肝胆外科张明满教授团队的努力下,一场成功率仅5%的肝移植手术让她重获新生。如今,圆圆已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院,独立、乐观的她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首例DCD肝移植
第一例DCD肝移植患儿琪琪(化名)的家人来到现场,“是张爷爷和戴叔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琪琪声音洪亮的说道,“长大后,听家人讲起当年的一切,我更深深感受到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的无微不至,是你们的温柔和耐心,让我在病痛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你们忙碌的身影、关切的眼神,都成为我战胜病魔的动力。而我的祖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如今她已顺利读完高一。
首例辅助性肝移植
“疾病不是人生的减分项,而是让我们更早懂得生命的重量。” 第一例辅助性肝移植患儿浩浩(化名)分享道。他4岁时眼睛和皮肤变黄,被确诊为肝硬化,妈妈将三分之一的肝脏移植给他。术后恢复虽难,但他凭借毅力读完初高中,考上心仪大学。“妈妈给我的不仅是肝脏,更是一份在体内努力工作的爱。”
首例自体肝移植
第一例自体肝移植患儿笑笑(化名)的母亲回忆起当年的“晴天霹雳”:“那时连‘自体肝移植’这个词都没听过。”在肿瘤侵入心脏的绝境下,肝胆外科联合胸心外科团队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如今笑笑已是一名健康活泼的小学生,母亲泪洒现场:“感谢张教授、戴医生和全体医护人员,带给我们全家新的希望。”
这些故事背后,是肝胆外科19年来完成的477例肝移植手术。从第一例肝移植,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从劈离式技术到自体移植,每一例手术都承载着团队“改写绝境”的信念。
19年栉风沐雨:从“0”到“领跑”的跨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中心主任赵纪春教授作为特邀嘉宾来到现场,他感慨道:“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专科实力,其他医院难以比拟。”他回忆2006年,作为协作专家参与医院首例肝移植时的情景,当时的“下马威”让他记忆犹新——患儿肝动脉有4根变异血管,每根仅1毫米左右,他戴着3.5倍放大镜缝合了4个半小时。当年6月16日,第一例肝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开启了守护生命的征程。
2006年,医院将肝移植项目纳入“院长工程”重点发展,张明满教授团队从零起步,成为国内首家系统开展儿童肝移植的专科医院。发展至今,科室创造多项纪录:最小移植年龄80天,最低移植体重3.08kg,完成国内首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首例儿童自体肝移植等。截至2025年6月,已完成477例儿童肝移植手术,近3年手术成功率达100%,5年生存率全国领先,在全国儿童医院中排名第一,综合医院儿童肝移植排名第四,西部区域排名第一。
肝胆外科负责人戴小科介绍,医院已形成完善的多学科协作体系、围手术期管理体系和术后长期随访体系,患儿18岁后可随访至35岁(享受延续性医疗服务)。同时,政府、慈善机构等筹得逾1000万元基金,为肝移植患儿提供支持。院长华子瑜自豪地说:“这些孩子曾是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不仅延续了生命,更重塑了家庭的希望。”
这场成人礼,是生命的礼赞,更是医者仁心的见证。从“脆弱小花”到“茁壮劲松”,肝胆外科用19年的砥砺奋进,为超过477个家庭托起生命的绿荫。正如诗歌《生命的礼赞》所写:“当医学的温度遇见生命的韧性,枯萎的枝桠也能绽放出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