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页

【聚焦儿院特色技术】兄弟俩先后出现心脏乱跳,突发昏厥,“同医同术”战胜命运挑战!

来源: 时间:2024-12-06 浏览:

两兄弟同患先天性心脏病,在同一家医院先后完成射频消融术,遇到的竟是相同的手术团队。这一系列看似不可思议的“巧合”,实则是医患信任的生动写照,是医疗延续性治疗的完美诠释,也见证了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

 

兄弟俩先后出现 心脏“乱跳”突发昏厥

哥哥诚诚(化名)今年9岁,刚出生就查出先天性心脏病,2015年进行了心脏室缺和房缺手术。本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没想到,术后7年,诚诚突发昏厥被紧急送医,经检查诚诚确诊为儿童少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房扑动,需射频消融术进行根治。

据了解,先心病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由切口形成瘢痕阻碍正常心房电传导形成的折返机制造成。

2022年3月,诚诚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接受了心脏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再也没有出现心脏“乱跳”的情况。

弟弟兴兴(化名)4岁,同样出生时确诊先天性心脏病,1岁左右接受了心脏室缺和房缺修补手术。今年9月,兴兴也出现突发昏厥的情况,看到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兴兴妈妈毫不犹豫地带孩子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

 

心血管科团队手术中吕铁伟教授(右),许欣医生(左)

 

兄弟俩的心律失常,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指心脏跳动的速率超过正常范围,即老百姓说的“跳太快了”。长时间快速跳动,增加心脏负担,出现胸闷、气促、头晕、胸部疼痛、甚至昏厥等情况。

对于心律失常的患儿来讲,通常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采取药物治疗,控制心跳频率。一种是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导管进入到患儿心脏异常电活动组织区域,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心脏内的异常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引起心律失常的电机制,使心跳恢复正常

近日,兴兴走进哥哥曾经待过的手术室,接受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虽然是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医生、相同的手术团队,但与哥哥手术不一样的是,这次运用了更先进的手术设备以及更加成熟、智能的技术。

 

射频消融手术中,医生正在做心脏定位

 

“零辐射”环境下射频消融 解决心律失常问题

据吕铁伟副主任介绍,传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需要在X射线影像指导下开展,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吃辐射”。现在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患儿在“零辐射”的环境下接受射频消融术,避免常规介入手术中射线暴露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射频消融手术作为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根治医疗技术有四大类适应症:第一,反复心动过速发作,合并有临床症状;第二,心动过速发作,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第三,反复心动过速发作,药物服用依从性不好的患儿;第四,体重大于15公斤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心血管科团队自2004年将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应用到临床中,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进步,见证了从二维标测时代到三维标测时代的跨越变迁,技术更新迭代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的技术保证。在医院平台的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每年有200余例患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