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的病房里,一岁多的康康(化名)正在安静地品尝婴幼儿饼干,眼神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十分可爱。然而一个月以前,康康还处在肠衰竭的状态,康康的小肠术后只剩下1米,比同龄孩子少了近一半,当时医生所面临的,是一个极为棘手的病症——短肠综合征。

新生宝宝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历经4次手术,出现肠衰竭
“短肠患儿无法仅仅通过胃肠道的营养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重医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刘伟主任医师介绍。
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为罕见病,是由于小肠被大部分切除或先天性短肠等原因,导致小肠有效吸收功能受限,无法满足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依靠肠外营养支持超过42天以上。
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来说,这一疾病显然对他们的生命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
康康在出生不久后就被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当地经过四次手术后,出现了肠功能衰竭,严重营养不良,一度危及生命。最终,他的父母带着他辗转来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寻求更成熟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综合救治
终于摆脱静脉输液袋的束缚

2024年4月25日,由刘伟主任医师主刀,对康康实施了瘘口关闭手术,手术后康康就顺利恢复进食。医院短肠综合征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方案,确保他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
刘伟主任表示,目前,康康(化名)已经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康康(化名)的体重逐渐上升,入院以来已上涨2公斤,马上就可以出院了。看到孩子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更好,体重也在慢慢上涨,康康爸爸打心底高兴。
刘伟主任医师介绍,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医院多个科室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普外新生儿外科、消化科、临床营养科、新生儿内科等多个专科的医护人员,共同为康康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确保他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普外新生儿外科长期致力于改善短肠综合征患儿生存状况,近半年接诊的患儿中,已有4人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科室将继续积极探索儿童短肠综合征治疗的新方法,让更多短肠患儿摆脱静脉输液袋的束缚,为他们带去重获健康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