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初心不改展风采、红岩铸魂续华章。”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心系“国之未来”,锚定“国内一流儿童医学中心”目标,为推进“三大国家级平台”内涵建设走好儿童健康事业“第一方阵”,全院上下坚持党建统领、学科引领,全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提高干部变革重塑力,在高质量党建统领下快速找准“新路径”打造发展新高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聚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各级基层党支部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呈现齐头并进良好发展势头。医院临床营养科党支部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支部建设与专科建设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临床营养领域的实践路径。
医院临床营养学科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积累和沉淀,已具备一定的临床专科特质,影响力逐渐提高。然而,由于高端人才匮乏、科教根基薄弱、诊疗精度不足、跨学科合作机制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学科高质量发展仍受制约。
2020年,临床营养科党支部成立之际正是破局之时,支部书记带领全科同志深入临床一线,发挥“三多”精神(多学、多做、多思),以不怕吃苦、不怕丢脸、不怕走弯路的“破土”气势,致力于探索数字化营养医疗平台、多学科融合、科研活力激发等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路径,促进党建工作与专科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数字营养引领 扩大服务新空间
学科建设需紧跟时代步伐,加速营养监测系统评估软件迭代升级尤为重要。
智能STAMP营养风险筛查及预警系统:组建“医生-护士-营养-信息”合作团队,改造人工营养风险筛查方式,打造一套“智能STAMP营养风险筛查及预警系统”,实现营养干预智能化。
肠内营养医嘱系统:汇集全院各科开具的肠内营养制剂及治疗膳食处方,便于临床营养科统筹管理和配制,加速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流程。
肠外营养智能设计及审方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与HIS系统相连,营养科医生结合临床病例、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为患者拟定肠外营养(PN)方案,系统自动将方案与最新指南和药品说明书设定的参考值进行对比,提示修订或完善,形成更精准的个性化营养治疗。
临床工作智能化的改变和提升,使临床营养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也得到充分保障。
多学科技术深度融合 突显营养治疗新实力
临床营养涉及“筛-评-诊-治-访”各环节,与“医护药技”都密切相关,多学科融合是必然趋势。
营养师深入一线与医生、药剂师、护理人员建立互信互通机制,不断探索营养干预新方式,已是现代化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最佳模式。
以前述质控监管不足的肠外营养(PN)为例:临床营养学科负责人在医务处牵头下,借助HACCP(危害分析关系控制点)体系确定质控关键点,选取护士、医生、营养师、药剂师组成多学科团队,进行营养筛查、会诊、审方改进、规范PIVAS(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配液等综合干预。具体为:临床对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通过病例系统提出会诊申请,临床营养科接受处方后,制定方案并通过系统提交至临床,临床医生直接点击医嘱系统里的“肠外营养医嘱”按钮,实现一键生成。药学部管理员审方通过后,提交药剂师配制。治疗期间,护士密切观察肠外营养的不良反应,营养科医生根据临床情况不断调整方案。
这种合作模式显著提高营养师的参与率,促进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该成果发表在卫生管理类权威期刊《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此外,临床营养科与多学科组建MDT门诊,且在危重症、内分泌遗传代谢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外科围手术期、原发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难治性癫痫等疾病中融入营养治疗,充分发挥临床营养学专长,降低误漏诊的风险,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方案。
临床科研活力再造 深挖掘科教新潜能
临床营养科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打造“基于基因诊断及人工智能决策模型的的出生缺陷类代谢病的营养精准治疗”和“生酮饮食疗法对难治性癫痫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探索两个特色技术研究方向。
这些特色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科室的诊疗水平,惠及众多患者,也为推动临床营养学科的科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所在。
科室还加强与营养研究室、国内外知名医疗和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不断拓宽科研视野和合作领域。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提升科室学术影响力,近4年来已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专著8部。科室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CSCD核心期刊20余篇,在临床营养四大刊AsiaPacJClinNutr、国内顶刊《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医学会期刊等上均有刊发。
在多学科共同发力下,临床营养科SCI论文影响力2022-2023年连续位居全国儿童医院前2名,其中2023年为第1名(国家卫健委国民营养健康专委会)。参编《食品营养与健康》《基础营养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均为学科、学院、学校的在营养教学中的重要突破。
践行社会责任 创造科普赛道新优势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健康科普宣教这一赛道也是科室非常重视和关注的。近年来,通过全民营养周、学生营养日、国际罕见病日、世界肾脏日、糖尿病夏令营、社区公益活动开展科普活动,总场次已达100余场。此外,科室主编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糖尿病膳食指导》《餐桌上的免疫加油站》《营养保驾胃肠肝胆不出错》等百佳出版社出版的健康中国系列科普著作3本,制作科普视频5部,在学校、社区、医院、各大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不仅彰显科室的社会担当,也进一步提升科室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以党建为引领,深度融合医教研管,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临床营养领域的实践,开创儿科临床营养学科特色发展之路。科室将持续秉持“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创新突破、唯实争先,不断增强学科影响力,向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