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建设

【儿院党建】放射科党支部:红色引擎激活力,助推学科“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来源: 时间:2024-12-23 浏览:

开栏语

“初心不改展风采、红岩铸魂续华章。”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心系“国之未来”,锚定“国内一流儿童医学中心”目标,为推进“三大国家级平台”内涵建设走好儿童健康事业“第一方阵”,全院上下坚持党建统领、学科引领,全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提高干部变革重塑力,在高质量党建统领下快速找准“新路径”打造发展新高地。

 

儿童健康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在守护儿童健康的战场上,影像医学就如同“侦察兵”,凭借着一双双“火眼金睛”,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最为关键的依据。

近年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放射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新时代从严管党治党的根本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教书育人和高质量发展抓党建,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坚持创新党建载体、服务党群团、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关键领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将放射科打造成为医院服务的典范。

党建引领服务质量优化 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核磁检查(MRI),作为儿童常见病检查的“最优解”,一直存在镇静难、等待时间长等“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与矛盾更是突出,大量的外阜患者因为检查周期长,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在就诊过程中。

为切实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满足群众的就诊需求。放射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紧密结合临床业务,通过流程优化和跨部门协作,将原本繁琐的检查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极大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放射科党支部的推动下,科室与麻醉科党支部联合组建以党员为主的镇静中心管理小组,对整个预约检查工作进行集中调度、动态调整,保证只要患者有需要,医生随时在岗。通过这一举措,成功实现医院MRI检查的预约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3天内的突破。这一变革不仅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更减轻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除了与麻醉科党支部的深度联合,放射科党支部还与信息科紧密合作,实现影像检查结果的自动推送功能,患者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检查结果,无需往返医院查询。

同时,党支部还积极引入“互联网+”服务模式,疏通整个就诊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比如:既往影像检查,患者须到现场签到,再排队等候拍片,拍完之后还要花时间等待拿胶片。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患者可通过线上自助预约系统轻松完成预约,并自主选择手机二维码阅片或自助打印胶片服务。除进入诊室拍片外,几乎不需要再到现场。

这一举措较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率,显著减轻患儿家长的负担,同时有效避免纸质报告的丢失和损坏,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放射科全体党员和群众齐心协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科内党员专家多次受邀参与多学科会诊,以精湛的技术和专业的态度赢得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张黎、陈欣、冉启英、贺小娅等多名党员获院级优秀医师、优秀责任护士称号,科室还收到多封患者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充分展现出党支部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人才兴科 党建铸魂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度概括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牢牢把握的三个关键,其中,人才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愈发突出。如何吸引、培养、任用和留住人才,已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多年的学科发展进程中,放射科党支部将人才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人才培养的策略上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首先是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强化目标意识,以党建为学科的良性发展培基铸魂。通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学科建设,确保学科医、教、研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大双向培养机制其次是加大双向培养机制,通过早期培养和落实,增强学科建设后劲。提供青年人才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党支部还积极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设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各种培训和竞赛活动。在党支部的悉心培养下,一批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注重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与此同时,放射科党支部还积极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科室人员在全国的技师摄片大赛、重庆市医学会、医师协会组织的好医生读片、英文演讲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医院内部,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医师、责任护士。放射科党支部积极参与医院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为人才培育提供广阔的平台。科室承担的《儿科影像学》是重庆市一流精品课程,住培基地成立仅4年就获得了重庆市第一梯队的殊荣。党员为主导的教研室团队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实施青年教师的教学准入制度、建立教师群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科室还组织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和比赛,教学梯队得到锻炼和成长。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放射科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仅2023年,科室党员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21篇被SCI收录),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副主编著作1本,并新增14项学术任职(其中3项为国家级)充分展现出党支部的使命担当和先进示范作用。

数智引领 赋能“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医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以优质医学教育赋能健康中国建设,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此背景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等技术成为推动医疗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放射科党支部紧跟时代步伐,将党建工作与最前沿的技术紧密结合,赋能学科“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服务群众方面积极推动影像信息化建设科室开通影像检查自助预约系统,云胶片全面运行,多个自动诊断分析软件普及应用。同时,科室还开发了具有儿科特色的软件,如钦斌博士主导的骨龄AI识别、何玲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肺结核AI识别等。

科研创新方面鼓励和支持科研活动放射科党支部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科室积极参加各类大会发言,在中华医学会等国家级学术组织有重要任职。这些科研活动不仅提升了科室的学术水平,也为人才培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教学方面,努力打造儿科影像学教学品牌。党支部深入贯彻医院教育及教学理念,高质量完成年度教学任务,并在教学改革及教学研讨课程总结及反思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科室还组织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和比赛,获得多项荣誉。教学主任徐晔教授团队主导建设的儿科影像图片库网站免费对外开放,为全校学生及校外从业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放射科党支部积极投入到科技扶贫工作中,通过派驻高年资医生和技师骨干驻地帮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等方式,不断提升当地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持续推动区域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正式党员28名,高学历党员19人(硕博士<含在读>占比63.3%),高职称党员9人,平均年龄年轻化(80、90后有26人,占比86.7%),这支由13名医生、7名技师、7名护士及1名科秘兼任团支部书记组成的、“双高一低”的高素质、专业化学科人才队伍,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航者”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奔赴在儿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向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