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80%在5岁以内发病,中国1-7岁AD患病率高达12.94%。中重度AD患儿饱受剧烈瘙痒、睡眠障碍、反复发作和过敏与精神共病风险增加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作为首个靶向IL-4Rα的单克隆抗体,已在成人及青少年AD中取得突破性疗效。FDA(2022年6月)和 CFDA (2023年5月)将其适应症扩展至6岁以下婴幼儿中重度AD。然而,针对该特殊人群的真实世界大样本临床研究,尤其是在安全性和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探索甚少。
10月7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罗晓燕教授团队在Allergy (IF: 12, Q1/1区Top)发表题为 “Dupilumab in Children under 6 Years with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A 16-Week Real-World Prospective Study on Efficacy, Safety, and Local-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 的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系统评估了Dupilumab对6月~5岁中重度AD的疗效与安全性,并首次结合皮肤、血清炎症因子蛋白组与皮肤归巢T细胞亚群分析,深入揭示其免疫调节与屏障修复的双重作用机制。
结果显示,短期治疗(16周)达到EASI-75的患者比例70.8%,IGA 0/1为41.7%,瘙痒与睡眠评分显著改善;婴儿(<2岁)与幼儿(2–5岁)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为低龄患儿用药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在机制方面,16周治疗后患儿外周血皮肤归巢Th2细胞亚群显著下降,CLA⁺ Tregs明显上升,而血清中IL-4及部分Th2炎症因子无明显下降或反而升高;皮肤蛋白组学显示角质形成分化蛋白(如KRT1/2/10)显著恢复,但表皮增生(KRT14/16)与先天免疫标志物(S100A7/8/9)仍持续高表达,提示Dupilumab短期治疗后局部免疫和屏障得到迅速改善,而系统炎症反应机制复杂,并可能与IL-4Rα阻断导致未结合IL-4在循环中积累和血清TARC/CCL17的迅速降低使CLA⁺ IL-4⁺/IL-13⁺Th2细胞皮肤归巢受阻有关。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PON2、PRDX1两个关键氧化应激调控蛋白,其基线水平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可望成为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揭示了Dupilumab在局部免疫、系统炎症与皮肤屏障多层面的作用差异,为解释停药后复发及延长/维持治疗提供了新视角;潜在生物标志物PON2/PRDX1的发现为推动AD精准治疗和疗效预测提供了依据。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重庆医科大学张云轩博士,皮江珊硕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华教授和罗晓燕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