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最怕同学看到我的胰岛素笔,直到上次住院,护士姐姐帮我在笔上贴了奥特曼贴纸,现在我敢大方地告诉大家‘这是我的控糖小助手’。”12岁的“糖宝”小睿攥着话筒轻声说。
“孩子刚确诊时我整夜失眠,是内分泌科的护士们在群里在线答疑和家长们的互相鼓励,让我慢慢走出阴霾......”一位“糖宝”妈妈感性地分享道。
以上是发生在202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糖尿病夏令营的温情一幕,糖宝家庭真挚的倾诉引发全场共鸣,不少人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
7月27日,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和中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承办的儿童糖尿病夏令营开营,20余个1型糖尿病“糖宝宝”家庭相聚一场融合专业指导、互动游戏与情感共鸣的夏日盛宴,“糖宝宝”们在欢乐中学习控糖知识,在陪伴中收获前行力量。
夏令营在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的开营致辞中正式拉开序幕。“糖尿病不是成长的绊脚石,而是让我们学会更科学生活的特殊伙伴。”既点明了疾病管理的重要性,更传递出“与糖共生”的积极态度。
破冰环节——“寻找身边的朋友”逐渐点燃了现场氛围,小朋友们很快找到了与自己“同频”的朋友,芸芸说:“原来有这么多小朋友和我一样,以后再也不觉得孤单啦!”家长们则在一旁交流起日常控糖心得,原本略显拘谨的会场逐渐升温。
朱高慧副主任医师以《儿童T1DM低血糖现状与长期影响》为题,解析了低血糖的诱因、症状与应急处理。“当孩子出现手抖、出汗时,立即口服葡萄糖(0.3g/㎏),15分钟后复测血糖。”她特别强调,家长需随身携带含糖零食。实用的建议让家长们频频点头,手机拍照记录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控糖知识竞赛环节,杨伟主管护师化身“出题官”,题目涵盖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碳水化合物计算、糖宝宝如何运动等实用技能。“低血糖时能不能喝无糖可乐?”“运动中突然头晕怎么办?”“胰岛素可以放在太阳下暴晒吗?”......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举手作答,自信的回答赢得满堂彩。
周莛主治医师带来《1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这些新进展为家长们注入了强心剂,增强了其糖尿病管理的信心。从新型胰岛素泵的精准输注到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革新,从胰岛移植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到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积极影响,专业的解读既展现了医学发展的温度,也让家长们看到了长期管理的希望。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游戏垫上,《魔力圈与高抬腿》游戏让吃完午餐的“糖宝宝”们尽情释放活力、消耗热量。孩子们分成4组,既要在规定时间内转圈圈,又要在转圈之后立即完成高抬腿动作——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暗藏“运动与血糖管理”的小玄机,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悄然领悟了运动控糖的重要性。
中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蒋婷婷女士带来公益捐赠——希望小包,为活动注入更多温暖。她详细介绍了针对儿童糖尿病的救助项目,当“希望小包”传递到每个“糖宝宝”手中时,8 岁的琪琪抱着包仰起脸说:“这个蓝色的冷藏包和我的书包很配,以后上学带胰岛素再也不麻烦啦”。
《糖宝能量站》分享环节,1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师代红梅讲解 “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控制碳水摄入?”等问题,原本被视为“禁忌”的美食,在科学指导下变得不再遥远。
闭营前的《旱地冰壶》游戏环节,“糖宝”们相互PK。随着最后一壶稳稳停在圆心,全场爆发出欢呼声。
夕阳西下,离别的时刻总在不经意间悄然来临。不少“糖宝宝”和家长们交换了联系方式,“今天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组织。”一位爸爸在感慨到:“感谢医院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本次夏令营,既是一次专业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与心的相遇。治疗糖尿病,不仅需要医学手段,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家庭的陪伴与孩子的勇气。未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将持续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让“糖宝宝”们在爱与科学的护航下,快乐自信走向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