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介入团队采用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成功救治一名误把钉子吸入气道而危及生命的患者。
突发咳嗽、发热,竟是钉子惹的祸?
7岁的小宇(化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嗽,紧接着开始发热,体温一度上升39℃以上,小宇的父母带他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为支原体感染,可治疗十多天过去了,也不见好转。
医生决定进一步检查,接下来的CT结果让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CT结果提示右中间支气管区域条状致密影,考虑金属异物可能。在医生的追问下,小宇承认自己玩耍时误吸了钉子。
当地医院即刻安排手术,术中看到一枚尖端朝上的钉子,周围已被肉芽组织紧紧包裹,因条件受限致异物取出失败,建议转到上级医院就诊,小宇的父母遂马不停蹄带着孩子赶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
攻坚克难,取出气道“钉子户”
小宇一家赶到医院急诊科,顺利入住呼吸科病房。
在评估小宇的病情后,呼吸科介入团队即刻着手讨论手术方案。
普通的异物取出术对于呼吸科介入团队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但小宇的异物却比较特殊,是一枚尖锐的、尖端朝上的钉子。由于周围包裹的肉芽组织较多,已完全阻塞了右肺中下叶的通气,相应的肺段无法进行气体交换,肺内空气被吸收,形成负压腔,将异物及周围肉芽组织牢牢“吸”住,极难松动;且由于钉子的尖端朝上,在取出过程中极易划伤周围组织,引起气道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造成窒息,万分凶险。
鉴于患者的特殊情况,呼吸科介入团队根据患者影像学反复测量、术前讨论,最终决定先用软式电子支气管镜确定异物位置等具体信息,再选择激光消融部分肉芽组织,解除远端负压,最后使用硬质支气管镜的异物抓钳包裹住钉子的尖端将异物取出,以避免异物取出过程中划伤气道。
这一方案既弥补了软式支气管镜异物钳抓力不够的局限性,又避免了使用硬质支气管镜异物抓钳包裹住钉子的尖端划伤气道的风险。
在呼吸科、手麻科、内镜中心及重症医学科的通力配合下,介入专家耿刚主任医师用娴熟的手法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出一枚大小2.5cm×1.3cm图钉,取出过程中,对气道及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极小,术后经治疗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已治愈出院。出院时,小宇的父母对呼吸科介入团队精湛技术表达了真诚感谢。
不忘初心,深耕技术
儿童气道异物最常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此呼吁各位家长朋友们,对于儿童气道异物的预防和及时处理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向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目前,针对儿童气道内异物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耐受度高等优点。
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临床重点精品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将持续深耕儿童呼吸介入技术领域,推动介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持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儿童呼吸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