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特色医疗

【聚焦儿院特色技术】腺样体切除后还是打鼾?腺样体不大为何打鼾?睡眠喉镜查明真相!

来源: 时间:2025-04-01 浏览:

儿童鼾症并非一个陌生的话题,长期打鼾、张口呼吸,不仅会让孩子越长越丑,还会对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大部分儿童鼾症是由腺样体和扁桃体肿大引起的,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切除腺样体或(和)扁桃体后,能够缓解上气道阻塞的问题,但是临床中也会遇到下面这样的患者:腺样体切除后还是打鼾?检查腺样体明明不大为什么会打鼾?

案例一

6岁男孩小明(化名)1年前因腺样体肥大接受了手术,术后打鼾症状明显改善。然而最近小明的妈妈发现他夜间又开始打呼噜,甚至有时还会憋气惊醒。

这让全家人既疑惑又担心,孩子难道是复发了?

案例二

11岁的男孩军军(化名)体重达到95公斤,是一个典型的肥胖儿童。近两年来,夜间出现打鼾以及张口呼吸症状,睡眠质量非常差,导致白天嗜睡情况严重。

到医院做睡眠监测等检查后,明确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然而军军进行清醒喉镜检查后,医生并没有发现明显的上气道梗阻位置。

医生建议他先在家使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并配合减重治疗。可是经过3个月的治疗,军军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导致军军鼾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为揭开小明和军军疾病的原因,医生决定为他们进行药物诱导睡眠喉镜检查。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内镜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揭开答案。

案例一

检查结果显示,睡眠时小明的软腭出现塌陷,导致气道部分阻塞。并不是腺样体肥大复发了。

案例二

军军则是在扁桃体水平位置上存在明显的软组织塌陷,从而造成梗阻。

药物诱导的睡眠喉镜检查是何方“神术”

药物诱导的睡眠喉镜检查(Drug-induced SIeep Endoscopy,DISE)是一种先进的检查技术,通过药物诱导孩子进入模拟睡眠状态,使用电子内镜直接观察上气道的阻塞情况。

它不仅能发现解剖结构异常(如腺样体、扁桃体残留)引起的阻塞,还能评估气道动力学异常(如软腭塌陷、喉软化)导致的阻塞。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病情,找到容易被遗漏的阻塞部位,从而为孩子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个检查安全吗?整个检查在耳鼻喉科、麻醉科医生以及内镜专科护士的配合和监护下完成,非常安全。

药物诱导的睡眠喉镜检查跟普通的手术麻醉不同,麻醉科医生只是通过一些镇静药物让患者达到轻度的睡眠状态,以此诱导患者睡眠状态下的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造成伤害。

如何把握镇静药物的剂量,让孩子进行轻度的睡眠?

这项技术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是非常有挑战的。麻醉过深,会引起呼吸节律的改变以及咽腔软组织的塌陷。麻醉过浅,又不能实施一系列检查。麻醉科医生希望药物诱导不仅能模拟儿童生理睡眠状态,又不会干扰患者的基本情况。因此,麻醉科医生需要寻找到药物和镇静的水平状态,才能帮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为什么一开始不给孩子做这个检查呢?大部分儿童鼾症的主要原因是腺样体肥大或合并扁桃体肥大,通过普通鼻咽喉镜就能初步判断。然而,手术后如果孩子仍存在打鼾、憋气等症状,就需要做睡眠喉镜检查来明确原因。此外,对于扁桃体腺样体无明显肿大,但有打鼾症状的孩子,医生也会考虑做该项检查。

小结一下,以下儿童适合做药物诱导睡眠喉镜检查:诊断不明确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孩子;已经做了腺样体扁桃体肿大切除术,仍不能缓解症状的孩子;明确没有腺样体或扁桃体肿大,但确实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孩子;部分颌面部发育异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