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率逐年增高,约2.1%~15.0%。因儿童鼻窦发育未完善,易合并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嗅觉功能障碍、鼻塞、流脓涕、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鼻负压置换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鼻塞、流涕等症状,促进鼻黏膜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目前国内不同医疗机构对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负压值设定、药液温度等均存在差异,非标准化问题突出。
在此背景下,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牵头,联合重医附属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重庆市永川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重庆合川宏仁医院等多家权威机构,制定的《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操作规程》团体标准(T-CRHA 222-2025),于2025年10月15日正式发布,10月20日正式实施,为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
该标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医院在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社会领域的深厚研究积累,联合多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等多学科专家,历时6个月完成标准制定。
项目负责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莫霖教授表示,指南通过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医疗机构提供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的全流程标准化框架,推动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从“经验驱动”向“循证驱动”转型。
该标准涵盖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效果评价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多项关键内容,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尤其为基层医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操作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是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医院将依托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开展多中心临床验证和推广培训,扩大样本规模,追踪儿童鼻负压置换疗法在各级医疗单位的应用,持续完善标准体系,以确保该疗法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水平下均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儿童鼻炎、鼻窦炎的整体治疗水平,助力患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