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追光而行
清晨,心血管科病房传来询问:“芝芝阿姨在吗?”刚下夜班的规培护士胡芝赶回,见到了特意前来的小语和妈妈。小语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针脚稚拙的发圈。这个瞬间,是护理温度在年轻护士手中传递、绽放的缩影。

师长的榜样:温暖的源头
“晓霞阿姨~”的呼唤如同晨间风铃。胡芝的带教老师赵晓霞,是这份温暖的引路人。她发药像送“勇气糖”礼物包,叮嘱化作温暖祝福;她耐心地为不识字的孩子家属画“发光”的日月代表服药的时间,夜班时悄悄给孩子盖好“星星被”。赵老师润物无声的关怀,抚慰了患儿和家属的不安,也深深影响着胡芝等规培护士,传递着护理的温度与用心。

用心守护:赢得童真信任
胡芝将这份温暖带进病房。每天“芝芝阿姨~”的稚嫩呼唤是她的晨曲。面对害怕的孩子,她总有办法:一枚闪亮贴纸让大哭的小语破涕为笑;一只旧兔子玩偶成为“勇敢者游戏”的道具。她总蹲下身,与蜷缩在妈妈怀里的小语平视交流。渐渐地,那个躲闪的孩子变了。当“芝芝阿姨来啦!”响起,晨光中的小语不再躲闪,甚至会主动探出头。

这份用心赢得了信任。曾叫她“坏蛋阿姨”、抗拒治疗的小悦,在胡芝用“卡皮巴拉”编织的童话里,她熟练地护理操作、专业地健康科普和温暖的安抚中,孩子放下了防备,“坏蛋阿姨”变成了“芝芝阿姨”。称呼的转变,是信任生根的证明。更让胡芝心头一暖的是,一次治疗盘里,不知何时被小语放进了几颗画着笑脸的糖果。她深刻体会到,专业的护理,需要包裹着理解与温柔的“糖衣”。
珍贵的回响:童真铸就的勋章
这份温度,收获了孩子最赤诚的回响。小悦出院前,郑重地送给胡芝一幅画——戴王冠的“护士公主”,旁边认真写着“给芝芝阿姨”。小悦妈妈动情地说,孩子画画时反复问:“‘芝’字怎么写?我要写对。”捧着这幅稚拙的画,胡芝感到沉甸甸的。这是孩子心中的天使模样,更是用童真和信任熔铸的温暖勋章。那一声声“芝芝阿姨”,是对她工作价值最珍贵的肯定。

温暖的接力:在传承中绽放

规培护士们在临床实践中,汲取带教老师的智慧和专业,将温暖持续传递给病房里的孩子们。这是对师长最好的回馈。他们在传递温暖中成长,也在反哺着职业精神的沃土。爱的流动,让护理的温度代代相传。
一枚小小的、针脚稚拙的发圈,系着孩子纯真的心意,也承载着规培护士的职业认同。护培护士胡芝回想起刚入重医儿童医院,心血管科护士长张琴在赠予的笔记本扉页上,亲笔写下的殷切期许,字字如星火。规培护士们执此灯火,在病房的方寸之地默默耕耘——她们治愈孩子,也被童真治愈;她们传递勇气,也被信任重塑。那些稚嫩笔迹写下的名字,终将成为岁月里最珍贵的勋章,见证着护理事业恒久的温度。
在这条充满爱的路上,一代代护理人,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用心书写温暖的篇章,让护理的温度在传承中持续绽放新的光彩。
文字 | 胡芝 刘琳
编辑 | 刘琳
审核 | 崔璀 刘艳 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