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3H1C人文逐光】儿院好护士 晨光中的美丽身影

来源: 时间:2025-03-26 浏览:

巧手织就生命网 诗心暖护稚子康

                           —记重医儿童医院金心优质护理标兵王亚力

深夜两点,手机屏幕在寂静中骤然亮起。王亚力迅速点开微信,映入眼帘的是小杰(化名)父亲发来的宝宝面部皮肤压红照片和一连串焦虑的问号。这位经验丰富的门诊护士立即起身开灯,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别着急,先调整一下胶带的松紧度,我这就给您图示说明......”这样的深夜对话,在她七年的门诊护理生涯中已数不清多少次。

晨光微熹时,小杰父母抱着孩子匆匆赶到医院。治疗室里,身着淡蓝色护士服的王亚力早已准备好鼻胃管护理所有用物。小杰因为脑瘫不能正常进食,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进行鼻饲。凌晨向王亚力求助正是因为小杰面部皮肤发红,需要护士协助处理。王亚力俯下身协助接住小杰的身体,胸前的笑脸牌在晨光中闪烁,她指尖轻触小杰苹果肌上云朵状的鼻贴——这是三天前她根据患儿面部弧度特制的护理辅具,评估小杰的皮肤没有大的问题,王亚力更换敷贴固定位置,重新帮助小杰对胃管进行了固定。“以后遇到这种问题,你们不用担心,向我这样处理就好了”王亚力边操作边指导。翻开家属递来的护理日志,夹页中五颜六色的便利贴见证着这个家庭的护理成长史:从手足无措到条理清晰,每一张便签都是她手把手指导的痕迹。

“最近小孩有吐奶,是不是胃管滑出来了。”患儿母亲焦急地询问。王亚力将听诊器在掌心捂热,轻轻覆在家属的手心上说:“不着急,我来教你。我们用听诊器一起来听听,如果在胃部能听到气体在水中冒泡的声音就证明胃管还在胃内。”专业术语在她口中化作温暖絮语,父母焦急的情绪逐渐消散。

为了让患儿父母更好地掌握护理知识,王亚力利用模型录制了详细的护理要点和操作流程,从确定胃管位置到皮肤护理,从工字剪法到高举平抬,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翻开王亚力的工作笔记,扉页上贴满了孩子们赠送的彩色贴画,每一张都承载着小患者们纯真的笑容与感激。这位兼具ICU专科护士资质与人文情怀的儿科护士,以危重症护理经验为基石,在门诊服务领域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她主导的“童馨圈”质量改进项目,从全国数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其撰写的叙事护理实践案例《诗词的力量》,因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心理疏导,被收录于《儿科叙事护理》行业权威专著。

在临床实践中,她创新构建“叙事护理+艺术疗法”干预策略:诊前以古诗词对诵消解患儿紧张情绪,治疗中通过水墨画引导表达内心感受,康复阶段借助国学故事重建治疗信心。一位白血病患儿的母亲感慨:王护士带孩子们读《将进酒》时,病房里的哭声都变成了笑声。这种“以文化疗愈心灵”的模式,不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更让患儿家庭在医学与人文的交织中重拾希望。如今,她的工作笔记扉页又添了一张新贴画——一群孩子围着“诗词护士”的卡通形象,下方稚嫩的笔迹写道:“王阿姨,我背会《春晓》啦!”

王亚力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优护”的深刻内涵,她是患者和家属们心中的温暖港湾,也是同事眼中的学习楷模。面对医院“金心优质护理服务标兵”这个殊荣,她总是微笑摇头:“每个家庭都是我的老师。”此刻,她正俯身帮助新就诊患儿调整呼吸面罩,霞光为她的身影镀上金边。这温暖的一幕,恰是“金心优质护理”最生动的注解——以专业为舟,以仁爱为桨,在生命的河流中摆渡希望。

文稿:王亚力  门诊部

排版:吕洁

审核:崔璀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