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9日,重庆市护理学会第一届新生儿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落幕。本次盛会以“创新护理实践·共筑健康未来”为主题,汇聚各方智慧,共话新生儿护理发展的前沿话题,为区域新生儿护理学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与创新活力。作为川渝共建区域医疗合作的重要实践,重庆市护理学会与成都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成渝双城婴儿照护科普比赛”,吸引了川渝两地近150余名护理精英踊跃参与。
01\开幕式:共启协同发展新篇

何华云主任委员主持
开幕式由重庆市护理学会新生儿护理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何华云主持。

王佚副院长致辞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王佚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我院新生儿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涵盖重症监护室、家庭化病房、普通病房及专科门诊,开放床位300张,每年服务患儿超10万人次、危重新生儿转运量超2500人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领域取得了包括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多项标志性成果。他强调,作为专委会主委单位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医院将以专委会为纽带,推动区域内技术共享、人才共育、科研共促,助力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

王楠秘书长致辞
重庆市护理学会王楠秘书长指出,本次年会以学术交流为核心,内容涵盖危重新生儿诊疗新进展、超早产儿皮肤管理、护理科研与科普实践等关键领域,并通过科普比赛向社会传递了专业、爱心与责任。学会将持续搭建成长平台,汇聚行业力量,助力重庆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守新生命健康安全。

同时,王楠秘书长还宣读了重庆市护理学会第一届新生儿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并为委员颁发了聘书。
02\学术赋能:聚焦前沿,精进专业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史源主任以《新生儿呼吸支持:从基础到临床》为题,阐述危重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强调医护联合研究对提升救治水平与拓展护理科研的启示。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李仁凤护士长聚焦《超低早产儿院内转运安全管理》,详解转运系统建设、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中精细化管理、转运后衔接与长效管理,提升院内转运安全。中华护理杂志杨丽莎编辑精讲《从编辑视角谈护理科研论文撰写质量提升》,指导选题、结构布局、撰写规范及投稿要点,赋能护理科研。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晏玲护士长分享《超早产儿皮肤管理》实用经验,提供临床参考。魏仪副主任医师以《医学科普的道与术》为题,指引护理人融合专业性与通俗性,助力医学走近大众。
03\科普惠民:创新形式,传递关爱
在“川渝共建”理念引领下,重庆市护理学会与成都护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成渝双城婴儿照护科普比赛”同步启动。本次比赛共收到川渝地区48项参赛作品,经专家组盲评,21项作品入围决赛。参赛作品涵盖母乳喂养、疫苗接种、疾病预防等实用主题,创新性采用脱口秀、小品、歌舞等形式,将专业护理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科普内容。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其中我院新生儿科原创作品《辅食小课堂,“食”力养娃不踩雷》斩获一等奖。

04\闭幕展望:聚力前行,共护新生
何华云主任委员在闭幕总结中表示,本次学术年会暨科普比赛成功为川渝新生儿护理同仁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科普实践平台,促进了知识的碰撞与思想的交融。未来,专委会将以此为起点,打破区域壁垒,深化技术共享、人才共育和科研协作,推动新生儿护理向专业化、标准化、协同化迈进。
重庆市新生儿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区域新生儿护理事业迈入协同发展新阶段。未来,委员会将持续发挥枢纽作用,聚力构建常态化、高标准的交流机制,深化跨区域、多领域合作,持续推动新生儿护理质量精益化、疾病认知普及化、服务内涵人文化,为儿童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段海梅
排版:黄 娟
审核:崔璀 何华云 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