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页

【聚焦儿院特色专科】从保住手指到顺利开奶,31周早产短肠宝宝“内”应“外”合保卫战

来源: 时间:2025-09-09 浏览:

我们先看一组相差14天的照片

左侧照片,青紫发黑的指尖,如即将凋零的花瓣,在循环障碍的阴影下摇摇欲坠;右侧照片,红润的指尖重新泛起健康的光泽,像破土而出的新芽般充满生机。

再看一组入院不久和即将出院的照片

两组对比鲜明的照片

无声诉说着一场生命保卫战

从手指坏死到万幸保住

从肠外营养到顺利开奶

是医护人员的用爱与专业

让早产短肠宝宝焕然“新生”

早产宝宝不幸切除40厘米肠管

2025年4月30日,胎龄仅31+2周、产重1490克的双胎早产宝宝乐乐(化名)剖宫产后于外院抗感染、CPAP(持续正压通气)辅助通气等处理。生后11天突发腹胀,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院连夜手术切除40厘米坏死肠管。

术后持续高热,炎症指标飙升,降钙素原大于100ng/ml,超过正常值百倍,有创血压监测下,不幸出现肢端循环障碍,小手指面临缺血坏死的风险。

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120紧急转入医院新生儿科。入院时,乐乐病情危重,已出现呼吸衰竭、肺出血等表现,确诊为重症肺炎、败血症等。接诊团队迅速做出应急处置,给与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改善各器官功能。

小手指持续缺血 面临脱落

最为紧急的是,因肢端循环障碍,乐乐左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指端缺血性改变持续加重,陷入指端坏死脱落、终生残疾的危险境地。

新生儿科护理团队第一时间集结,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邀请烧伤整形科、护理伤口造口会诊,结合最新诊疗指南,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出精细化护理方案;借助彩超,实时监测手指血流;每班拍照,严格记录进展;24小时监测肢端循环以防动脉栓塞。

经过 14 个日夜的坚守与奋战,坏死组织逐渐被新生细胞取代,乐乐的手指恢复了正常形态与功能。“这次救治展现了护理团队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护理思维,以及不言放弃的守护精神。”新生儿科韦红主任医师的话语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经过抗感染、呼吸及营养支持治疗,乐乐病情逐渐稳定。救治的接力棒传到普外新生儿外科。

短肠宝宝顺利开奶!

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切除肠管后,乐乐患上短肠综合征,需要依靠肠外营养(静脉途径直接向体内输注营养液)支持治疗,而长期肠外营养会给患儿带来远期并发症风险,“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尽早脱离肠外营养,实现自主喝奶。”普外新生儿外科刘清爽副主任医师说。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体重达标且尽早手术恢复孩子肠道的完整性。在新生儿外科营养支持团队努力下,克服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并发症,通过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乐乐体重逐渐增长。同时进行术前评估,完善直肠黏膜活检及结肠造影检查。医生评估乐乐达到关瘘手术的条件,但是造影发现孩子合并多发性结肠狭窄且结肠发育较差。

手术过程比预期得棘手。“术中发现患儿因炎症导致腹腔肠管粘连严重,且因孩子年龄小、体重低,肠管十分细小,造瘘口近端和结肠远端直径差距大,吻合难度和风险非常高。”经过手术团队的精细操作,乐乐顺利实施造瘘口回纳术及狭窄结肠切除术。

由于乐乐肺部发育不良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在ICU进一步治疗。现已返回普通病房,脱离肠外营养,顺利开奶。“奶量已经接近正常的范围。”

这场内外科联合救治攻克了早产儿NEC术后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难关,展现了医院新生儿“内”应“外”合的危重症救治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