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医生,谢谢你,言言气管里卡住的花生米取出来了。幸好你发现了,要不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何一直咳个不停。真是太感谢你了!”言言(化名)奶奶在电话那头激动地向刘开珍医生道着谢。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刘开珍主治医师在武隆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已有8个月了。不久前,1岁的言言小朋友因“咳嗽、吼喘10天”以“支气管肺炎”收治于武隆区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正在教学查房的刘开珍医生听完管床医生汇报完病史后,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精准提问,找到了言言咳嗽的“真相”。
言言的奶奶告诉医生,孩子吃过瓜子和花生,但没有剧烈呛咳过。刘开珍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告诉她,这里有未被揭露的重要线索。她耐心细致地听诊言言的双肺,发现呼吸音不对称,一侧明显减低,且哮鸣音音调偏高。考虑到言言为支气管异物好发年龄(1-3岁),病程偏长,院外用药效果欠佳,结合双肺听诊发现的体征,刘开珍深信不疑这一定是支气管异物造成的。
在与言言奶奶积极沟通后,经过胸部CT+气道重建检查,放射科医师找到了言言左侧主支气管的异物。

言言左侧主支气管的异物(红色框出部分)
鉴于当地医疗条件,刘开珍医生马上联系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当天即通过120转诊至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治疗。
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等积极的治疗处理后,从言言的左侧主支气管处取出半粒花生米异物。言言病情明显好转,咳嗽吼喘明显缓解,已治愈出院。

气管镜取出的花生瓣
刘开珍医生于2023年4月赴武隆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期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定期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工作。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提升了区县患儿享受优质医疗的可及性,同时增强远程学习交流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正在抢救早产新生儿的刘开珍(左一)
于细微处见功力。在看似不起眼的千万次听诊当中,严谨细致地对待每次查房,善于发现细节,把患儿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医护人员一直持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也正是这种严谨让患者生命安全得到全力保障。
接下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将积极发挥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优势,不断深化对口帮扶内涵,通过资源下沉、人才培育、技术指导、重点专科建设,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