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赵晓东教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来源: 时间:2010-05-07 浏览:

 

 

 

5月4日上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传出喜讯,该院肾脏免疫科主任赵晓东教授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杰出青年。据悉,每年一评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树立中国优秀青年典型的权威奖项。

对于赵晓东教授获奖,儿童医院院长李廷玉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赵晓东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是他一贯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奉献的收获,也是对他优秀的医德医风的赞誉。荣誉是他个人的,也是我们整个医疗卫生系统青年们共有的。他的先进事迹将会激励儿童医院青年乃至广大的卫生青年积极投身卫生事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魏光辉教授十分自豪:我院赵晓东教授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们大家都感到高兴和自豪。“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系列奖项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赵晓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既是他本人的荣誉,更是鼓励。他能获奖与他立志医学事业,勇攀医学高峰不可分,也离不开组织对他的关心和培养,他为广大青年们树立了先进典型。
 
附:赵晓东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赵晓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组长、重庆市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儿科学)、第二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重庆市儿科专委会委员、全国小儿临床病毒学研究协作组成员、全国小儿风湿病协作组成员,《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儿科药学》、《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及《全国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指南》参编专家。199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博士学位;20019月至200110月作为访问学者到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20025月至20046月在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儿科系完成博士后研究;20102月至20103月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免疫缺陷中心学习。主要从事小儿临床免疫临床与研究工作,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免疫机制、免疫调控与疾病等研究领域获得15项科研课题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等,科研经费共500多万元。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论文14篇(包括《病毒学杂志》、《感染性疾病杂志》等国际权威期刊论文数篇),参编专著四部。作为负责人完成的“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防治”获200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多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25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担任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儿科系五年制、研究生、留学生等多层次儿内科和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作为儿科医生,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心,多年坚守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一线,每年诊治上千例儿科疑难病症,使众多患儿重获健康和新生。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风湿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创建中国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关爱中心网站,传播免疫缺陷知识,培训了上百名儿科免疫专科医师。所领导的团队在近五年建立了40余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分子诊断方法,采用蛋白或基因诊断手段确诊病例数达110例,居全国首位;在国内率先报道7种罕见的新型先天免疫缺陷,拓展了儿科医生的视野,推动了该领域的诊治水平和研究进展;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治疗方面,2006年成功完成第一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同胞兄妹骨髓移植,挽救了患儿生命,开启了我国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先天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实践。截止目前已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缺陷共13例,例数列全国第一,成功率达90%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崭新治疗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已成为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治免疫缺陷的国家之一,告别了此前多数病例终将死亡的历史。擅长儿科免疫专业疑难或危重疾病诊治,负责整理制定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川崎病全国诊疗建议。
科研方面,紧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制、呼吸道病毒免疫逃逸和适合度变化规律、免疫致病机制和新型疫苗研发等国际感染免疫研究前沿,获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率先以临床使用的抗感染单克隆抗体研究病毒免疫逃逸及适合度变化机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抗体逃逸株生长复制能力可能超过原形株,逃逸株一旦出现,有可能在免疫缺陷病人体内长期复制并传播,导致临床后果。该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病毒学以往对逃逸株病毒适合的概念。该部分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4篇。2、在国内首先成功分离了另一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人偏肺病毒临床株,并采用反向遗传法制备了可长期在实验室传代的重组病毒。采用定点突变取出病毒融合蛋白糖链后,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取糖链病毒株生长复制能力不同程度受损,在体内外复制水平明显降低,导致的动物肺部病变明显减轻,从而证实糖基化对融合蛋白的功能发挥至关重要。获得的去糖链病毒株有望开发成为减毒重组活疫苗,具有潜在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3、合成了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组RNAmRNA的脱氧核酶,在体内外系统研究了其抗病毒效应,筛选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两型RSV的通用性脱氧核酶,可能开发为治疗RSV感染的新药。4、阐明重庆地区儿童重要呼吸道病毒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既往3年大规模连续监测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在重庆地区儿童群体中的流行及病毒株遗传特点,发现偏肺病毒是重庆地区重要呼吸道病原,儿童至6岁时几乎全部感染。首次发现2009年呼吸道合胞病毒BA株成为优势流行株。以上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J Clinical MicrobiologyPediatric Pulmonology
该同志具备严谨的学风、敏锐的思维、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带出了一支全国领先的优秀团队,为我市儿童健康,乃至为全国儿童免疫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