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教学新闻】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2025年双创工作纵深推进

来源: 时间:2025-07-29 浏览:

教学新闻】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2025年双创工作纵深推进

—— 构建全链条赛事培育体系,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历史性突破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5年上半年,学院精心构建并高效实施“赛事牵引、全程培育、精准赋能”的双创工作体系,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核心载体,开展覆盖项目孵化、选拔、培育、竞技全周期的系列活动,育人实效显著,阶段性成果丰硕,充分彰显儿科领域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与扎实功底。

一、精准对接,师生双选奠定基础

学院聚焦项目源头孵化,于3月20日成功举办“双创院赛师生双选会”。活动邀请多位院内导师及团队参会,老师们现场推介创新项目,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与资深导师搭建高效对接桥梁,确保项目初期即获得专业指导,精准孵化优质创新种子。

二、实战演练,院赛遴选崭露头角

经过前期孵化与指导,3月28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儿科学院院赛”正式举行。

来自学院各年级的14支优秀团队同台竞技,比赛严格模拟省赛、国赛流程,采用“5分钟路演+4分钟答辩”形式。参赛项目聚焦儿科领域痛点,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文关怀。3名专家从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团队表现及社会价值等多维度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阶梯赋能:三轮专家培育强化根基

首轮培育:组织团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第一轮项目培育会”。专家对晋级校赛项目,围绕技术壁垒界定、商业模式验证等核心环节提供针对性优化方案。

二轮精进:第二轮培育采用“5分钟路演+专家即时点评”模式,高强度训练团队精准表达与临场应变能力,直击路演逻辑痛点。

三轮实战模拟:第三轮培育高度模拟校赛环境开展全流程演练,专家对答辩策略、展示细节进行终极打磨,显著提升项目成熟度与竞争力。

四、竞技校赛,斩获佳绩彰显实力

5月27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庆医科大学校赛举行,全校各学院共60支精英项目同场竞技。儿科学院精心培育的参赛团队凭借扎实准备、过硬质量、创新方案及沉稳答辩获广泛认可。其中,本科生项目《愈见肝康-肝癌可控磁响应分级靶向治疗先行者》与《“见微知著”———儿童肿瘤AI病理诊断系统先驱者》获金奖。

五、多层培育,专家助力备战市赛

校赛后,教务处密集邀请多领域专家开展培育指导,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乐金伟、同济大学许涛、四川美术学院陈麟、贵州师范学院杜宏博、温州医科大学曾春燕等。项目团队、指导老师及学院领导参会,按专家意见针对性修改材料,打磨 PPT、优化技术展示、完善商业模式,为市赛做充分准备,全力冲刺国赛。

六、冲刺市赛,刷新记录再攀高峰

7月19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重庆市赛举行,全市61所高校,270个高教主赛道项目、125 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125个职教赛道项目、65个产业赛道项目,共计585个项目入围决赛。我校24个高教主赛道项目、6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12个产业赛道项目,共计42个项目入围市赛。

在市赛中,儿科学院本科两支代表队延续强势劲头,《愈见肝康-肝癌可控磁响应分级靶向治疗先行者》和《“见微知著”———儿童肿瘤AI病理诊断系统先驱者》凭借扎实研究基础、清晰商业逻辑和出色现场表现,斩获主赛道冠亚军,受到学校高度肯定!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支点。2025年系列双创工作的系统化、高质量推进,构建了从创意激发到实战锤炼的完整培育链条,营造了“敢闯会创”的浓郁学术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团队协作及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这是学院坚持69年育人成效的体现,也将为此次本科审核评估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儿院力量。

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双创教育生态,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完善激励机制,为儿科青年学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有力的支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卓越儿科医学领军人才与行业先锋,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医智慧和力量。

儿科学院教务处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