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宝贝,我们去找医生开启你身体里的‘小机器人’。”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青青妈妈牵着女儿走进神经外科翟瑄教授的诊室。
“各项功能测试正常,可以开机。”随着翟瑄教授按下操作平板的开机按键,青青(化名)体内的一枚小小“脉冲发射器”即刻启动,开始向迷走神经发送电刺激。
翟瑄教授指导家长使用设备
两周前,神经外科翟瑄教授团队,在手麻醉团队协助下,为7岁的青青顺利实施了西南地区儿童首例可充电心电感知闭环迷走神经刺激器的植入手术。青青妈妈充满期盼说道,希望女儿能够慢慢摆脱癫痫折磨。
药物治疗“无解”,女孩受癫痫困扰5年
青青2岁时确诊癫痫,不像大家对癫痫大发作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的普通认知,青青妈妈说女儿属于癫痫小发作,发作频率、时间都不确定。“有时候两三天发作一次,有时候一天几次,发作时头向前点一下,有时点头一次,有时十几次或几十次。”5年间,青青先后在四川、重庆多家医院就诊。
青青妈妈坦言,2年前就听说过手术治疗方式,但是不忍孩子小小的身体承受手术,所以还是想坚持药物治疗看看效果,然而事与愿违。“一开始是两种癫痫药物,再到最后四五种,药物越吃越多。”青青几乎试遍了所有癫痫一线药物,却收效甚微。看着孩子受尽疾病折磨,智力发育也逐渐落后于同龄人,青青父母决定试试手术治疗。
经人介绍,妈妈带着女儿找到神经外科翟瑄教授,经过翟瑄教授领衔的癫痫手术MDT团队详细评估,确认青青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脑电图显示放电广泛,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因此考虑通过植入迷走神经电刺激器来改善她的癫痫发作。
据悉,迷走神经电刺激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通过对迷走神经定时的电脉冲刺激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这种治疗不需要开颅,只需要在颈部切开2cm的切口,找到迷走神经缠绕上电极,再在腋前切一个3-4cm切口造一个皮下囊袋放入脉冲发生器。
据了解,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自2016年开展西南地区首例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累计病例数200余例,技术非常成熟,疗效达国内领先水平。
手术后2周可以开机进行电刺激治疗,医生逐渐调整电脉冲的频率和强度,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电子药物,像抗癫痫药物一样调整剂量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最满意效果。
相比传统的迷走神经刺激器,此次患儿植入的可充电心电感知型闭环迷走神经刺激器,于国内2023年研发上市,不仅能体外无线充电,避免了每隔几年更换电池的手术,还能通过心率的变化来预测癫痫发作,提前给予电脉冲刺激,从而提前终止或者减轻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