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特色医疗

【聚焦儿院特色技术】涵涵求医记:1瓶管道疏通剂带来“致命意外”

来源: 时间:2025-07-15 浏览:

一岁半女童涵涵(化名)在奶奶转身的瞬间,将一把颗粒状管道疏通剂倒入口中,强烈的化学反应在涵涵口腔、食道里剧烈发作。这个发生在2022年6月的家庭意外,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跨越数年的生命拉锯战。

涵涵先后辗转西安、北京、浙江、上海、河南多地求医,六次收到病危通知书,最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不言弃的救治下,迎来生命曙光。

强碱入喉:致命意外的降临

“孩子和奶奶在家,一转身的功夫就抓到了疏通剂……”患儿家长回忆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奶奶情急之下按说明书用大量清水冲洗,却导致强碱冲入孩子喉咙深处,造成口腔、食道、气道毁灭性腐蚀伤。

当地医院束手无策,涵涵被紧急转往西安。虽度过最初危险期,却不幸“失声”。转诊北京后,医生发现其咽喉严重粘连,紧急手术建立呼吸通道并实施胃造瘘解决进食。

致命“漏洞”:求医之路遍布大半个中国

此后两年,涵涵的求医路遍布大半个中国——浙江、上海、河南……病情反复恶化。因强碱腐蚀,其食道严重狭窄,更在食道与左主支气管间形成致命“漏洞”(食道支气管瘘),食物和分泌物持续灌入肺部。

2024年初,一场乙型流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严重的食管气管瘘导致肺炎,涵涵在外院ICU抢救20余天。“病危通知书下了好几次,”家长声音沙哑,“医生明确说,不解决瘘口问题,孩子无法离开ICU。”

首次转机:Y型硅酮支架封堵“漏洞”

家属四处打听,究竟哪里还可以再试一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唐新业主任医师成为家属眼中的“救命稻草”。

据了解,唐新业主任医师团队在应用Y型硅酮支架治疗复杂食道支气管瘘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处理像涵涵这样复杂的食道支气管瘘,国际上文献报道的成功案例非常有限,仅有约6例;而我们的团队,已独立成功完成超30例此类手术。”唐新业主任医师介绍。

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和深厚积淀。涵涵家长通过微信联系上唐新业主任。了解病情后,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虽复杂危重,但仍有救治希望。家长毅然决定:“最后赌一次!”他们带着危重的孩子奔赴重庆。

幸运的是,涵涵的Y型硅酮支架放置手术非常成功。这种支架设计精妙,像一把精准的“锁”,有效封堵住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之间的致命瘘口,阻断食物和分泌物继续灌入肺部通道。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术后15天,孩子的肺部情况显著改善,体重也开始增长,达到出院标准。这是照进涵涵求医路的一道重要曙光。

抉择与波折:远赴手术再陷绝境

孩子状态稍稳后,家长再次燃起“一劳永逸”解决方案的渴望。涵涵于2024年10月在外地进行结肠代食道手术。不幸的是,这次手术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感染狭窄,结肠内的大肠液严重反流至咽腔,并源源不断灌入肺部,引发顽固性重症肺炎。

“反流呛咳无法入睡,持续高烧,血压都垮了……又进ICU,一住20多天。”外院医生沉重告知:“反流不解决,生命可能只剩两个月。”

六次病危通知书,像六道沉重的枷锁。绝望之际,家长再次拨通唐新业主任的电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一定尽全力!”唐新业主任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坚定,给人安心的力量。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转运启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张志海医生全程远程监护,危重的涵涵通过高铁安全转运至重庆。“看到孩子那一刻,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唐新业主任医师回忆,孩子肺部感染极重,全身状态濒临崩溃。

多学科亮剑:抽丝剥茧除难题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病情,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MDT)火速集结。

稳住生命线:唐新业主任医师团队与ICU紧密协作,先稳定肺部感染,创造手术条件。随后,他创新性地通过原有气管造瘘口放置高位T管,“T管上端封堵住喉部,像一道闸门,把致命的大肠液挡在气道之外!”此举立竿见影,肺部感染逐步控制。

揪出反流元凶:胸心外科吴春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唐新业主任医师、普外新生儿外科刘伟主任医师、消化内科胡华建副主任医师等专家齐聚。

胡华建副主任医师首先迎难而上,造影探明肠道情况。患儿咽喉极度狭窄,胡华建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采用超细导丝(仅0.5毫米)艰难探入,在内镜辅助下完成精准杂交造影,为揪出反流“元凶”提供关键线索。

多学科深入分析揭示核心问题:结肠代食道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结肠过长盘曲形成“L”弯钩蓄积分泌物、吻合口位置过低靠近幽门、结肠逆蠕动……这些问题共同导致致命反流。

“逆蠕动就像在对抗重力,食物和大肠液怎能不倒流?”吴春主任医师解释。

腹腔精准施治:刘伟主任医师主刀进行关键性腹腔手术。术中发现严重粘连,精准切除多余冗长的结肠袢,将结肠——胃吻合口大幅度上提至靠近贲门的高位,并重置胃造瘘口。“这不仅解决了反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更优的生命和营养通道。”刘伟主任医师强调。

再通生命之路:反流问题解决了,但由于食道狭窄,鼻腔和口腔分泌物会反复呛入气道,特别是晚上睡觉时口水误吸,严重影响涵涵的生活质量。唐新业主任医师团队再次迎难而上,成功实施食道球囊扩张并置入直筒硅酮支架。

全程守护的护理微光:涵涵身上有气切、胃造瘘、鼻饲管和PICC等多处伤口,需要频繁的吸痰和护理。涵涵父母感谢信中对护理团队写道:“尽管工作繁重,在输液冲管、护理伤口的间隙,仍然不忘与孩子互动,逗她开心,让她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你们的付出不仅治愈了孩子的身体,更抚慰了我们焦虑的心灵。”

“不言弃”精神创造生命奇迹

“是唐主任和重医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一次次把我们从绝望边缘拉回来,是他们没放弃!”患儿家长的感激溢于言表。

这场跨越三年、辗转万里、六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的超复杂救治,不仅展现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在多学科联合应对疑难危重症方面的顶尖实力与担当,更诠释了医者对生命“永不放弃”的至高信念。在精密医术与医者仁心的共同守护下,一朵几乎被疾病摧折的小花,终于重获绽放的希望。

在此提醒家长朋友们:

一定收好管道疏通剂、厕所清洁剂等强碱强酸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