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梨状窝瘘、喉软骨发育不良、气胸、纵隔气肿、心包积气、呼吸衰竭、新生儿败血症……
出生仅10天的新生儿小瑞瑞(化名)合并了9大危重症,命悬一线。
为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上演了一场历时90天的生命营救协作战。
刚刚入院时的小瑞瑞
小瑞瑞出生不久,左侧颈部出现了一个7cm*5cm*4cm的巨大肿物,且进行性增大。外院治疗效果不佳,被紧急转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检查评估,小瑞瑞被确诊为先天性梨状窝瘘,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鳃裂畸形,表现为颈部囊性肿块。
小瑞瑞还合并有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导致他呼吸困难、喂养困难。
两种病症叠加,使得小瑞瑞的气道严重受压,反复感染还引发了喉部水肿,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
此外,心包积气、纵膈气肿以及全身炎症反应、败血症和呼吸衰竭等问题,让小瑞瑞的生命体征濒临崩溃。
面对如此复杂危急的病情,医院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放射科、药学部和护理等多学科团队开展紧急诊疗讨论,制定精细化的应对策略,先后为小瑞瑞进行9次呼吸支持策略调整、4次外科手术干预。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三次“亮剑”
唐新业主任医师带领手术团队先是进行左侧梨状窝病损切除术,精准解剖分离瘘管,封闭内漏口,完整切除颈部包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位置与喉返神经、甲状腺等重要结构紧密相邻,要求手术医生清除病灶的同时,又要保护好患儿稚嫩的器官周围的正常解剖结构。”唐新业主任医师介绍说。
然而,因小瑞瑞的梨状窝瘘位置特殊,瘘口大,愈合缓慢,术后颈部感染明显,形成脓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团队再次出手,实施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避免毒素二次扩散。
由于小瑞瑞喉软骨发育不良,加之使用呼吸机时间较久,喉部水肿明显,始终无法脱离呼吸机,团队再次为小瑞瑞行气管切开置管术,打通生命气道,解决脱机问题。呼吸改善后,顺利去除气切导管并封闭切口,恢复正常呼吸。
胸心外科化解呼吸衰竭危机
针对小瑞瑞的气胸、心包积气、纵膈气肿导致的呼吸衰竭问题,胸心外科医生紧急实施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化解呼吸循环危机。
新生儿科全程护航,多学科协同作战
呼吸支持:新生儿科提供24小时精细化监护,采用“有创→无创→人工鼻”的阶梯式脱机方案,成功攻克气道塌陷难题
抗感染:新生儿科与药学部协作,动态调整抗生素方案,精准抗感染治疗,帮助孩子战胜多重耐药菌感染
营养支持:临床营养科定制个性化肠内外营养方案,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康复治疗:康复科早期介入吞咽训练,助力孩子经口喂养,通过体位管理、TDP物理疗法等加速肺部渗出吸收。
在多学科团队筑起的一道道生命防线下,历经90余天的顽强抗争,小瑞瑞一步步成功拔管、脱氧,实现完全经口进食,从NICU转入家庭病房,父母逐步参与孩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实现从 “医疗依赖” 到 “家庭赋能” 的出院前过渡,于近日迎来胜利出院的曙光。
谈及此次救治成功的关键,新生儿科韦红副主任表示,首先是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快速响应,为救治危重症新生儿全面保驾护航;其次是精准外科决策,术中多学科协同,实现病灶清除和危机化解;最后是“医院—家庭”新生儿协同管理模式创新,让新生儿医学回归“以患儿及家庭为中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