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特色医疗

【聚焦儿院特色技术】“任性”肿瘤不惧化疗?1.5厘米小孔径拆除颅内6厘米“不定时炸弹”

来源: 时间:2025-04-17 浏览:

“医生早上好!”小宇(化名)每天早上都会例行来到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报到”,用非常洪亮的声音向医生叔叔阿姨们问好,仿佛骄傲地说“我恢复得很好,很棒吧!”

眼前这个中气十足的男孩,你肯定想不到,不久前,医生才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两个月前,刚刚入院的他已半只脚踏入了“鬼门关”,父母几乎陷入绝望,一度以泪洗面。

不过,经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精准的化疗和微创手术,现在的小宇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滚蛋吧,肿瘤君”。


9岁男孩头痛、呕吐竟是大脑深部肿瘤突袭

“入院前一周开始孩子喊头痛,入院当天早上出现呕吐,我们以为是感冒,就在小诊所输液,可输完液孩子就昏倒了。”小宇家人回忆说,“当地医院建议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看看,当晚孩子就住进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

急诊头颅CT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住院当晚立即予以Ommaya置入手术,经过处理后,小宇头痛和意识障碍较前恢复。医生结合小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最终临床诊断为松果体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一类特殊肿瘤,它的形成与体内生殖细胞异常分化有关,按病理成分总体分为单纯性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由于肿瘤生长位置多样,导致临床表现多样。

男性患儿的生殖细胞肿瘤大部分发生在松果体区

绿色标记的为大脑松果体区

松果体区位于大脑深部,此区域的肿瘤因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压迫中脑等重要结构,引起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等。

看着躺在床上被病魔折磨的孩子,神志不清,不认识爸爸、妈妈,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也吃不下东西,双手双脚还老是控制不住抖动。“我的孩子还有救吗?”小宇妈妈泪流满面地问到。

“针对颅内肿瘤,科室一贯遵循‘手术联合放化疗’一体化、全过程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对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效果总体是非常好的。经规范治疗,目前单纯生殖细胞肿瘤远期生存率可达95%以上。”神经外科纪文元副主任医师介绍说。

经神经外科团队综合评估及详细讨论后,为小宇制定“先分流缓解脑积水,再化疗,后手术切除肿瘤”的治疗策略。

“通常情况,大部分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肿瘤会缩小,肿瘤血供也会减少,降低手术风险。”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按着预期发展,分流术后患儿意识障碍始终没有明显好转。“手术是否要提前安排?”就这一特殊情况,纪文元医生再次与家属沟通,家属反复纠结、斟酌,面对潜在的治疗风险,最后含泪签字保守治疗,希望化疗能给孩子带来一线生机。


不惧化疗的“可怕”肿瘤?肿瘤竟然依旧“任性”长大

可喜的是,小宇经过化疗后状态越来越好,人完全清醒了,可以正常下床活动了,也能吃能喝、能睡,只是双眼始终无神、语速比较慢。妈妈看到孩子的改变,也一改往日的焦虑,脸上重现笑颜。

两次化疗结束后,神经外科团队按计划为孩子复查头颅核磁。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肿瘤居然增大了?!

头颅核磁提示患儿颅内肿瘤的实质性部分约3.5厘米*3厘米,加上囊性部分体积已达到约5.7厘米*5.2厘米,与入院时相比,肿瘤整体体积增加一倍

术前影像图:红圈标记部分为肿瘤

“难道是化疗对肿瘤无效?”妈妈又开始焦虑了。

“这应该属于恶性畸胎瘤生长综合征,确实在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过程中比较少见,但偶尔也能见到。目前患儿临床症状稳定、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下降,治疗是肯定有效的,畸胎瘤成分有办法处理。”纪文元副主任医师解释到。


恶性畸胎瘤生长综合征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就像是一个“荷包蛋”,分为2个部分,良性成分类似于里面的蛋黄,恶性成分类似于外周的蛋白。

恶性成分通常对化疗敏感,而良性成分即畸胎瘤成分,则不敏感,化疗药物反而会刺激成熟畸胎瘤成分加速生长。

虽然畸胎瘤是良性成分,但若任由肿瘤长大、对周围的重要结构造成压迫,后果不言而喻。

于是,神经外科团队再次进行科内讨论,建议对小宇进行手术切除肿瘤。

“现在真的需要下决心进行手术了。”有了前期的治疗信心,这一次小宇父母毫不犹豫决定手术。


1.5厘米的“小孔径”切除近6厘米“大肿瘤”

神经外科主任梁平教授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充分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为小宇行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

神经内镜拥有创伤小、视角广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大脑深部的肿瘤。“神经内镜能够抵近观察,相对于显微镜下神经外科手术,对大脑血管的放大效果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分离血管。”纪文元副主任医师介绍到。

“而手术入路,通常根据肿瘤部位、类型来确定。松果体区肿瘤主要有三种入路方式,最终确定幕下小脑上入路位置。”

松果体区位置深且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解剖结构复杂,幕下小脑上入路利用脑的自然间隙手术,能避开大脑视觉、记忆等重要功能区及神经血管,具有损伤最小,视野最佳的优点。

“但此处入路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最为困难。

从此处入路,最多只能留1.5厘米的手术器械操作空间,面临的却是近6厘米的肿瘤,手术不仅需要将肿瘤实质部分切除,还需完整剥离囊壁。

不仅需要手术医生对内镜熟练操作,还需对解剖结构了然如心。

最终在神经外科主任梁平教授的指导下,由纪文元副主任医师主刀,麻醉科协助,历经11个小时“抽丝剥茧”般地细致操作,将肿瘤完全切除。

纪文元医生与小宇交谈

手术结束次日,医生例行查房询问小宇时,他以倍速于以前的语调、拔高的音调大声地回答:“我感觉挺好的呀,我的手脚也不那么抖了”。

当时在场的杨贇滢主治医师说:“我都震惊了,手术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

接下来,小宇将继续进行化疗、放疗治疗,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将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迎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