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哲是位命运多舛的小男孩,6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历经了漫长而艰辛的治疗后,不幸又遇上“新问题”支气管与胸膜间漏了一个“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介入团队经支气管镜为小哲堵住呼吸“漏洞”,这是国内首例儿童经支气管镜完成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介入术治疗儿童支气管胸膜瘘的空白,也为该类疾病患儿家庭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小哲本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阳光少年,2018年被确诊为“尤文氏肉瘤”,过去的6年时间间,小哲一家辗转上海、重庆等地多家医院,经历数次放疗、化疗,并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本以为情况会渐渐好起来,可小哲却仍然反复发热、咳嗽、胸痛,经检查,原来小哲出现了支气管胸膜瘘,即支气管与胸膜间形成了一个异常通道。
因为这个瘘口,小哲存在右侧液气胸(胸膜腔内存在积液和积气),右肺中上叶部分外压性不张,出现反复肺部感染。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先把“洞口”封住。
目前治疗儿童支气管胸膜瘘的常规手段是进行开胸手术,将瘘口缝合。被病痛折磨近6年的小哲身体极度虚弱,11岁的孩子体重还不到50斤,根本无法承受大的手术。可如果不进行手术,患儿情况会进一步加重。
不愿看到孩子再承受更多痛苦,呼吸科介入团队决定尽力一搏,用微创的方式堵住瘘口。
医院医务处组织呼吸科、胸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并邀请重医附一院呼吸科联合会诊,仔细评估后决定采取经支气管镜进行瘘口封堵。
经支气管镜探入后,可见患儿的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与胸膜腔相通,已失去正常解剖结构,其内可见较多脓性改变。
在呼吸科罗征秀主任、罗健副主任、代继宏副主任的指导下,耿刚主任医师及呼吸介入团队仔细测量瘘口大小后,通过支气管镜微创的方式将瘘口封堵。术后患儿的胸痛很快得到改善。
支气管胸膜瘘是胸腔肿瘤、结核等手术较少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除了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之外,治疗也相对棘手。儿童支气管胸膜瘘在临床上相对成人更加少见,手术治疗是较常见的方式,但是术后有再次发生瘘的可能。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耐受度高,是未来儿童支气管胸膜瘘一种更优的治疗选择。
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临床重点精品专科,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将持续深耕儿童呼吸介入技术领域,推动介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持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儿童呼吸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