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广州国家实验室、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等西部联盟单位在iMeta在线发表了题为“A multi-centered prospective birth cohort study in Western China”的文章,正式发布“西部贝贝”出生队列(WCBC)。
围产期和儿童早期发育阶段对个体终身健康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多种生物、环境及社会因素均可影响胎儿生长、出生结局及远期疾病风险。然而,由于潜在影响因素复杂且早期暴露与远期健康效应之间存在较长迟滞期,为阐明围产期发育的影响机制带来重大挑战。出生队列对个体生命早期阶段开展纵向追踪,能够系统性揭示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规律。
WCBC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截止至2025年2月,已在青海、甘肃、贵州、重庆及四川五省市的八个临床中心招募了15,093名孕妇,覆盖范围为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至低海拔的平原地区(从42米至4,805米)。
队列整体设计,共设置九个随访时点,包括孕早中期(<20周)、孕晚期(>34周)、分娩期,以及产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6年。每次随访均依据标准化操作流程系统性采集生物样本、临床数据资料和问卷信息。队列目前已采集了超过220,000条临床数据、80,000份问卷以及200,000份生物样本,涵盖外周血、脐带血、干血片、胎盘、脐带、蜕膜、唾液、粪便样本、咽拭子、鼻拭子、阴道拭子以及母乳共12种生物样本。
通过高通量多组学测量手段对不同类型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外泌体组学、代谢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培养组学、宏基因组学和病毒组学,本队列为探索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生命早期因素对个体生命健康影响及中国西部多民族人群的远期疾病风险提供了重要研究平台。
WCBC在中国西部重庆、甘肃、贵州、青海及四川五省市的八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招募孕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国家实验室钟雯研究员,广州国家实验室徐涛院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秋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刘恩梅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国家实验室李翔宇副研究员、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吴英教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易彬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梦捷医生、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张刚教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邵晓珊教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蒋秀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崔玉霞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西部联盟单位多中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