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领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乡村医疗水平,7月14日-16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团委的组织带领下,由儿科学院优秀学生和呼吸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科专家代表组建的全国“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先后抵达黔江区黄溪镇、太极乡,开展义诊筛查、健康宣讲、科普直播、关爱行动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义诊筛查惠民生

“家门口就能享受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专家诊疗服务,实在太好了!”15日、16日上午,实践团各位青年专家分别来到黔江黄溪镇、太极乡卫生院,为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专科义诊和大病筛查,让看诊的村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优质的儿科医疗服务,共220余人次受益。

义诊过程中,来自黄溪镇三羊村的小怡(化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已经4岁了,但身形明显比同龄人瘦小许多,通过心内科医生听诊和彩超检查,小怡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需进行介入手术。了解到小怡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条件不宽裕,当地驻村第一书记和院团委及时沟通,迅速与医院现有的疾病救助项目配对,为小怡到院就医打通“绿色通道”。

健康教育解疑惑
从驻村第一书记们了解到当地儿童癫痫症多发,同时存在很多生长发育方面问题,因此实践团的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孩子有了癫痫,怎么办”“你家娃娃长高攻略请查收”“小孩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吗”等内容的科普宣传展板和手册,在义诊区域一对一的进行科普宣讲,给前来的村民普及健康常识和防病治病的相关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有机会和专家“面对面”,学生们在乡(镇)卫生院会议室里,架起背景布,支起直播设备,创新开展“乡村健康直通车”栏目,将村民关切的“哮喘治疗”,“小儿腹痛如何处置”,“过敏性鼻炎识别与治疗”等健康问题“摆到台前”,由专家依次答疑解惑。近1个小时直播,共有近400余人次参与观看,广受好评。

特殊关爱暖人心
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在驻村书记们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到黄桥社区、茶山村,为留守儿童们带来别开生面的急救技能培训。
结合假期易发生的溺水、气管异物吸入等突发意外,还特意演示“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法”急救技能,在场的留守儿童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体验操作,在活动互动中加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
培训结束后,实践团还走访了村里的脱贫户。余婆婆家原是建卡贫困户,2020年脱贫,家中的孙子瘫痪8年,还合并有脊柱侧弯,驻村第一书记一直记挂着这个孩子。

随行的骨科医生前来为孩子细致诊断,经过评估,建议孩子通过康复治疗改善症状,随后便向婆婆嘱咐注意事项,同时也为其来院就医提供便利渠道。“谢谢,谢谢医生们、谢谢同学们,大家还专门来看我的孙儿”余婆婆一直念着…
此次活动是院团委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并培养我院青年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改善健康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今后,院团委将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持续关注乡村振兴实施战略,激励更多的儿科学子发挥专业优势,为健康事业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