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聚焦·儿院特色专科】小黄人历险记:惊心动魄72小时 溶血早产儿4次换血获新生

来源:新生儿科 时间:2021-07-21 浏览:

近日,一个刚出生1天全身暗黄的早产儿,被送到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抢救。由于早产儿母亲是“熊猫血”(AB型Rh阴性血),早产儿患有“重度Rh新生儿溶血症”。和ABO溶血相比,Rh新生儿溶血要凶险很多,只有通过换血才能尽快阻断病情进展,防止胆红素脑病。经过医护人员72小时全力抢救,为早产儿进行了4次全身大换血,早产的“小黄人”才最终获救。

微信图片_20210716103231_副本.jpg一天晚上的22:00,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值班人员一如既往地忙碌着。这时,120急诊转入一名早产儿,孩子反应非常差,哭声弱,全身皮肤呈暗黄色,皮肤、眼球、足底、手心等都很黄,就像一个“小黄人”。据转诊医生介绍,孩子出生后就出现了严重的黄疸,24小时内胆红素水平急速升高至544umol/L,在当地医院已接受过1次换血治疗。

经过询问病史,医护人员发现这是生后才1天2小时37分的早产儿,孕35+4周,患儿母亲为“熊猫血”(AB型Rh阴性血),这是她第五次怀孕、第二次分娩,患儿正是“重度Rh新生儿溶血症”。和ABO溶血相比,Rh新生儿溶血要凶险很多,患儿体内红细胞会不断溶解破坏,血液中胆红素进行性增高,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只有通过换血才能尽快阻断病情进展,防止胆红素脑病。

全自动换血.png

医护人员为患儿进行全自动换血

给新生儿“换血”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一边从患儿动脉抽出血液,同时通过静脉同步输入新鲜的血液,输入的血量是患儿血量的两倍。换血的速度要恰到好处:太快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衰,及低体温等情况;太慢会影响“换血”疗效,且血液易被外界环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

23:00点检验科报告患儿胆红素494.6umol/L,远远超过到换血临界值,但患儿已经换过1次换血,再次换血风险极大。科室张莉医师即刻向华子瑜主任医师汇报了该患儿情况,科室迅速成立救治小组,对患儿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和讨论。在华子瑜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科室备请人员迅速就位。

00:15-02:35,孩子经历了第二次换血抢救。大家都希望通过快速有效的措施让孩子的黄疸能够有所控制,但事与愿违,在历经换血、强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等救治措施后,患儿胆红素仍持续上升且在12小时内达到到540.6umol/L。

新生儿换血术是一项高风险操作,患儿随时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不稳定,甚至危及生命。换血次数越多,风险越高,面对出生仅1天就接受2次换血的早产宝宝,能否经受得住再一次的换血呢?

但面对越来越高的胆红素,为了减少脑损伤,挽救孩子的生命,我们能做的只有迎难而上,放手一搏。华子瑜主任医师组织救治小组充分评估病情,为了减少风险,决定采用单倍换血,力求慢、稳,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第三次换血顺利结束,宝宝胆红素下降至449.4umol/L。正当大家舒了一口气的时候,9小时后,检验科再次报告危急值患儿胆红素500.8umol/L。若要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只有再次接受换血疗法。

只有2天的宝宝,已经经历3次换血的脆弱小生命,她能承受住第4次换血治疗吗?据了解,国内外基本没有经历4次换血的新生儿,何况这是一个才2天多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治疗难度及风险可想而知!医疗组经过评估与讨论后,决定再次给孩子进行换血,韦红主任医师也到现场参与抢救,一直守护在患儿身边,监控孩子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换血的速度,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历经3个多小时,小小身体内的血终于全部“交替”了一遍,全身皮肤黄疸消退明显。在全科医护团队的积极抢救和精心照护下,2周后,宝宝顺利出院,各项指标稳定,目前正在科室高危儿随访门诊接受神经系统发育随访。

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新生儿换血术,2000年开展双管同步换血疗法,2010年开始全自动换血术,现已成功救治2000多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

在短短2天之内经历过4次换血术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这是整个团队首次遇见,但团队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准确评估、果断决策,及时沟通、有效治疗,充分展示新生儿科精湛的医疗技术,诠释了“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