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儿院动态】量身“订”制,精准点“单”,“订单式”进修培训让医师修炼专项穿刺术

来源:麻醉科 宣传统战科 时间:2023-04-13 浏览:

“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超声图象中针尖这一高回声点保持在出现和消失的临界状态……”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室,在对2月龄男婴进行肠狭窄腹腔镜探查术前,麻醉科主任徐颖教授正耐心地向进修医师刘琳进行“改良动态针尖定位”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的教学指导。

图片1.png

徐颖主任指导学员进行超声引导血管穿刺

“改良动态针尖定位”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术

解决临床医生穿刺难“痛点”

来自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刘琳,参加的是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订单式”进修培训项目中,为期1个月的”儿科麻醉超声技术专项进修项目"之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由麻醉科承担教学。和刘琳同期参加培训的医生还有来自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李彩芬

血管穿刺置管是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谈及为何来到重庆进修,刘琳和李彩芬坦言,临床手术中一些特殊患者,如婴幼儿、早产儿、休克患者等存在的穿刺困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们,但是这些患儿又必须通过快速准确的血管穿刺,来实现术中实时血压监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快速输血输液,确保患儿围术期安全。以往进行儿童血管穿刺时,她们只是借助超声大概确定进针的方向和位置,穿刺过程中没有实时追踪针的走行,存在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风险,穿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依赖经验和“手感

除了提高手术时效性,血管穿刺也是临床中严重营养不良患儿、新生儿及急需化疗、血液透析等非手术危重患儿打通“生命通道”的关键。“因此我们还接收了大量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PICU(儿童重症监护) 及肾内科等相关专业的学员。"徐颖主任说。

由麻醉科创新开展的“改良动态针尖定位”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则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细小、血管走行异常、反复穿刺失败、局部血肿形成等困难穿刺患儿的血管穿刺成功率。

图片2.png

学员通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颖主编的《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血管穿刺置管中的应用》电子书进行理论学习

图片3.png

图片4.png

学员进行超声引导血管穿刺实战操作,麻醉科医生在旁指导

“让临床医生穿刺更有底气,让患儿就医不再恐惧,是我们的初心”

“从理论学习到模型练习,从现场观摩到实战操作,经过一个月循序渐进的培训,进行儿童血管穿刺时,我越来越有把握。”刘琳满意地说,不同于普通的进修模式,“订单式”进修培训可以自主选择目标项目,进行“点”单专项进修,针对性强,实操机会多。短期学习、灵活性强的时间安排,更好地满足各层级医生的继续学习需求。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颖教授介绍,麻醉科作为全国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科麻醉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本区域及周边地区儿童舒适化医疗、危重症患儿手术麻醉和儿科麻醉人才培训的重任。同时,麻醉科还在全国最早建立儿童中深度镇静中心,每年可完成中深度镇静超7万例;率先在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神经阻滞、心包穿刺、围术期重症超声(TEE)等技术,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 100%,拥有坚实的培训基础。

“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神经阻滞、围术期重症超声(TEE)监测等可视化精准医疗超声技术在全国的推广,目的是提高全国儿童舒适化医疗的临床水平,不断改善患儿就医体验,为患儿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徐颖主任谈到,让临床医生穿刺更有底气,让患儿就医不再恐惧,这是麻醉科开展“儿童舒适化医疗”“儿科麻醉超声技术”两项“订单式”进修培训项目的初心。

自2022年3月麻醉科开展“订单式”进修培训项目以来,共培训了包括麻醉科、NICU、PICU、CCU、肾内科等专业共30名学员,学员来自重庆、辽宁、山东、新疆、云南、河南等全国各地,大大提高了当地围术期超声及舒适化医疗水平。

图片5_副本.png

麻醉科医生指导学员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据悉,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立足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平台,在国家“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指引下,加大对各层级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切实帮助,打造包括继教培训班、普通进修、专项进修、“定制”进修、“订单式”进修项目在内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品牌旗舰”。其中,“订单式”进修项目旨在通过特色化培训内容、差异化培训方案,针对性、高效率提升各层级儿科医务人员水平,满足申请者个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助力学科辐射、专业发展与行业影响。

自2020年启动该项目以来,目前已有儿科麻醉超声技术、儿童舒适化医疗、呼吸内镜、肺功能单修四个项目纳入“订单式”培训项目,新生儿重症超声项目即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