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益“儿”行 “童”享未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

来源: 时间:2025-03-10 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志愿精神、凝聚志愿力量,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引导广大职工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我、塑造品质、服务社会,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奉献实干的担当作为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团委(社工部)精心策划“公益‘儿’行 ‘童’享未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活动围绕“童趣”“童伴”“童梦”“童行”4个类别展开,推动“医-社-志”三工协同,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全方位营造学雷锋浓厚氛围。

3月4日,医院隆重召开活动启动仪式,党委副书记刘湘在讲话中指出,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不仅是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也是医院深化志愿服务内涵、表达为民利民赤诚之心的重要体现。她勉励志愿者,要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为民服务、排忧解难的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

刘湘副书记强调,青年志愿者要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使命,持续开展系列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让“志愿红”成为儿院最温暖的底色、最靓丽的风景。60余名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以及医务社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启动仪式。

童趣

“童趣”活动基于儿童视角,不断探索创新儿童友好空间的建设与服务。志愿者们在“迪士尼欢乐屋”“爱佑童乐园”“置爱满屋”“小天使乐园”等公益空间组织精彩纷呈的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就诊的同时感受童年的美好,减轻就医焦虑。

肾脏科青年文明号志愿者在“小天使乐园”开展题为“‘锋’火相传 点亮罕见病”的罕见病关爱行动,通过讲解雷锋精神、有奖知识问答、小游戏互动、石膏雕像涂画等活动,让罕见病患儿和家长感受到社会温暖,也激发了志愿者们长期投身公益的热情。

童伴

“童伴”活动聚焦为患儿及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陪伴。医务社工携手志愿者开展慈善救助、医疗辅导游戏等多形式助医服务。

普外新生儿外科青年文明号志愿者携手山城志愿者在“迪士尼欢乐屋”为一群特殊的小天使——短肠综合征宝宝们举办了一场生日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同时坚定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院医务社工在“爱佑童乐园”组织开展“勇气时刻”活动,鼓励患儿回忆与家长共克时艰的勇敢瞬间,并亲手制作“拥抱卡”表示感激。活动强化了患儿的自我效能感,深化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让爱与勇气在每一次回望中生根发芽,更好地支持患儿疾病康复。

童梦

“童梦”活动承载着大病患儿的纯真愿望。自2024年与上海愿望成真慈善基金会合作以来,已帮助6名罹患重疾的儿童实现愿望。

8岁女童芳芳(化名)不幸被确诊为弥漫性胶质瘤,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已实现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的愿望。一直以来,科室赓续雷锋精神,践行时代担当,积极牵线搭桥为患者提供愿望实现机会,近期已有6名孩子的愿望被点亮。

童行

“童行”活动注重志愿服务的传承与发扬。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义诊、科普讲座等,助力儿童疾病筛查及医学科普传播。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志愿者通过线上直播结合线下科普宣教、门诊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为线上1.5万余名儿童及家属、线下800余名青少年们进行科普宣讲,守护儿童听力健康。

儿科学院缙云校区学生团总支社会实践活动部、“小蜜蜂”志愿者服务队走进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开展“守护‘声’音变幻 迎接‘经’彩成长”——青春期生理变化科普讲解活动,让同学们对青春期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

康复科与急诊科青年文明号志愿者走进中山二路社区开展“传雷锋精神 践青春担当”志愿服务活动,为儿童及社区居民讲解春季流感预防以及儿童不良体态防治等健康知识,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积小善为大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只是医院践行雷锋精神、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未来,医院团委(社工部)将组织青年们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