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新生儿外科成功救治危重三胞胎NEC患儿
近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三胞胎NEC患儿经过70多天的积极救治,顺利康复出院。

雪上加霜:早到天使相继出现症状
家住四川省泸州市区县的肖家夫妇喜得三胞胎,这个消息让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因为是三胞胎,妈妈在孕期都小心翼翼,安心养胎。
不幸的是,肖妈妈在怀孕才33周时出现了“宫内窘迫、生长受限”不得不提前进行了剖宫产,三位小宝宝只好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们的体重分别只有1780g、1650g、1000g,他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都还没发育好,同时因为“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他们还没来得及与爸爸妈妈相见就住进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呼吸支持的同时,大宝最先出现了腹胀、便血、感染指标升高的情况,经普外新生儿外科医生会诊后,确定是患上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二宝、三宝也相继出现了NEC的症状。事实上,早产、低出生体重、肠坏死、呼吸衰竭,每一个都有可能夺走这三个难兄难弟的生命。

腹部X线平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种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是由围生期早产、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黏膜损害,以呕吐、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
腹部X线平片或彩超检查可见肠壁、门静脉积气或肠穿孔,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病死率高达20%~30%。超过30%~50%的NEC患儿需外科手术治疗。目前NEC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相关研究显示其与肠黏膜缺氧缺血、感染、肠道菌群异常等因素有关。
惊险闯关:关关难过关关过
NEC可能出现肠穿孔,有发展迅速、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等特点。宝宝病情进展迅速,情况十分危急,普外新生儿外科团队迅速行动,在主任王佚教授及副主任刘伟教授的组织下,与新生儿科、NICU以及麻醉科的专家们共同讨论了三个孩子的病情,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决定尽快为三位宝宝实施手术治疗。
NEC的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切除坏死肠道+肠造瘘手术,第二期为造瘘口关闭手术。
一期手术后的三大难关
三位宝宝的一期手术均非常顺利,但是第一期手术后的感染关、呼吸关、营养关仍然是横亘在三位宝宝面前的三座大山。
勇闯感染关和呼吸关
手术切除坏死的肠道后再加上针对腹内感染细菌的精准抗感染治疗,三位宝宝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新生儿内科及NICU团队强大的支持下,宝宝们陆续脱离了呼吸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顺利度过了感染关、呼吸关。
奋力渡过营养关
最难过的还是“营养关”,早期因为肠道功能未恢复、以及喂养不耐受等原因,无法进行全肠内营养,只能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为三位宝宝提供营养。
等腹腔感染控制后,早产的宝宝又面临着造瘘术后短肠、吸吮吞咽功能不成熟等问题。为了三位宝宝能获得顺利生长及对抗疾病的营养和能量,医务人员为他们进行了深静脉置管(PICC),通过深静脉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在腹腔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逐渐锻炼三位宝宝的吸吮及吞咽功能,慢慢增加奶量,经过精心的治疗后,奶量增加到了能脱离静脉营养,体重也逐步增长。
二期手术
在爱的守护下,三位宝宝每一天都在一点点地进步和努力成长。当三位宝宝都达到了手术关闭造瘘口的条件时,普外新生儿外科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最终由刘清爽副主任医师及曹建主治医师先后为三位宝宝进行了狭窄肠管切除及造瘘口关闭手术,恢复其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
值得高兴的是,三位宝宝术后恢复非常顺利。
迎接健康新生
三位宝宝在医院经历了人生最初的70多天。在这70多天里,普外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陪着宝宝们一起过五关斩六将,体重从只有1780g、1650g、1000g到3750、3680、3750g,从“巴掌大”到“肉乎乎”,从不能自主呼吸到可以大口有力地吃奶……近日,他们终于出院回家与爸爸妈妈团聚了。
“多胎、早产具有较高的NEC发生率,但三胎同时都发生NEC的几率极小,国内外几乎未见报道,能同时成功救治极低体重三胞胎NEC宝宝对于医生是非常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我院新生儿外科综合实力的体现。”刘清爽副主任医师介绍道。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NEC综合治疗团队由普外新生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营养科、临床药学科共同组成,对NEC宝宝提供了强大的术前、术中、术后救治力量,已经顺利运行十余年,成功救治上百例体重低于1000g的极早产NEC宝宝,获得患儿家属的高度肯定,接收了大量来自我国全国各地转诊的NEC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普外新生儿外科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新生儿外科救治中心,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NEC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