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儿院喜讯】大医精诚 护佑生命——重医附属儿童医院4名医生荣获第十一届医者仁心“重庆名医”

来源:医务处 宣传统战科 时间:2024-01-12 浏览:

2024年1月10日,由重庆广电集团科教频道《不健不散》主办、腾讯新媒体联合支持的2023第十一届“医者仁心”大型公益评选“重庆名医”“重庆青年名医”“重庆最美护士(长)”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自2009年至今,十余年如一日,连续举办民心民意重庆名医和最美护士公益评选,累计6000多万名网友参与线上投票,共评选出600余位重庆名医名护。2023年10月,第十一届公益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来自重庆近20家三甲及知名三级专科医院近160余名专家教授、护理工作者参与其中,经过初赛网络投票、决赛现场PK、候选人同台“比武”,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临床医者和护理高手PK“大战”!展示重庆名医名护敢于担当、救死扶伤、护佑生命、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640.jpg

本届评选活动中,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管理部)主任陈立教授、神经外科副主任翟瑄教授、肾脏科主任王墨教授荣获2023“重庆名医·卓越建树奖”,新生儿科刘振球副主任医师荣获“重庆名医青年医师”奖

名医风采展

“小儿科,大使命,为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健康保驾护航”

“重庆名医专家榜•卓越建树奖”

640 (1).jpg

陈立 儿童保健科(健康管理部)主任 儿保教研室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耕专业 勇攀科学研究高峰

陈立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IGHTANDLIFE国际营养研究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国际级、省部级课题;主研或参研科技部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加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8篇(第一作者文章最高单篇影响因子15.872分);执笔/参编《ADHD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等国际国内指南/专家共识12部。《中国儿童血清维生A水平分布及缺乏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副主编,参编《诸福棠儿科学(第九版)》《儿科学》配套教材(长学制)《儿童营养学》等多部教材及参考书。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一、二等奖。

汇聚资源 推进儿童ADHD规范诊疗发展

深耕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十余年,擅长注意缺陷障碍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特定学习障碍等疾病的诊疗,相关领认识和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2010年起,陈立组织儿童保健科每年举办“ADHD关爱周”,通过义诊、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社会大众科普ADHD相关知识。2020年起,牵头主办“ADHD多家庭执行技能培训班暨ADHD诊疗进展培训班”,至今线上培训超过15万余人次。她还联合教育专家及学校,积极打造医-学-家的医教管协同模式。系列工作推动了我国儿童ADHD早期发现、规范诊疗、科学管理的发展。

胸怀愿景 推动国际先进诊疗资源的“中国化”

在国外研修学习的经历,让陈立深刻感受到“医疗无国界”,全人类医疗系统的先进成果应更多的惠及基层百姓。

陈立成功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发育行为儿科系主任、美国AAP儿童ADHD诊疗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Mark Lee Wolraich教授《美国ADHD儿童保健系统诊疗手册(第4版)》的版权正式授权(包括4个诊断及随访量表版权)。2018年7月起, 她联合上海交大新华医院、中科院心理所等11家国内单位的有关专家,着手进行该手册的汉化工作,预计今年内推广,将为我国基层儿科医生和儿童保健医生在专科诊疗方面搭建更坚实、更专业的平台,提供更先进的工具。

知识点亮梦想 做医学传承的火炬手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届“钱悳骨干教师奖”获得者,陈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将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模式融入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教学系统,将抽象、艰涩的知识“形象化”“剧本化”。她还心系广大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致力于将最新诊疗知识推广到基层,全面提升各地区基层医生的相关疾病诊疗水平。

逐梦儿保 凝心聚力促发展

儿保科目前发展为80余名医、技、护理人员,拥有7千余平米的集诊疗、咨询、测评、训练等完善的儿童营养、生长发育、心理健康工作平台。2023年门诊工作量超16万人次,在国内同等级专科医院中规模最大,专科声誉名列前茅。陈立带领团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同时深耕临床科学研究,牵头开展多项ADHD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营养不良等的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2022年,团队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列全球医疗机构第7位。

“大医精诚、润物无声,精益求精、行稳致远”

640 (2).jpg

重庆名医专家榜•卓越建树奖

翟瑄 外科教研室主任 神经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技精湛 敢为人先 特色治疗 服务病患

翟瑄从事小儿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5年,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勇于开拓。作为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癫痫手术专家,他组建多学科MDT团队,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已累计完成难治性癫痫评估和手术2000余例,手术疗效国内领先,为成百上千癫痫患儿带来福音。

通过攻克“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极植入”“SEEG热凝消融毁损癫痫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癫痫手术的微创治疗,尤其他实施的“SEEG热凝毁损儿童下丘脑错构瘤手术”达到了“不开颅根治脑肿瘤”的效果,开创了儿童脑肿瘤治疗新篇章。他领衔的癫痫中心被中国抗癫痫协会授予西部地区唯一最高级别“儿童综合癫痫中心”,不仅为西部地区难治性癫痫儿童彻底解除了病痛,还吸引了大量东部发达地区的难治性癫痫患儿前来就诊。

2019年获评共青团重庆市委“爱岗敬业好青年”,2021年获评重庆市医师协会“优秀医师”,2022年获评渝中区卫健委“优秀医生”,2023年获评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第三季度“重庆好医生”、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科教频道“第六届金口碑医生”。

为人师表 立德树人 言传身教 立德于行

翟瑄从事儿科医学教育20余年,作为博士生导师,累计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40余名,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

2023年获评重庆医科大学“钱悳名师奖”,并8次评为校级、院级“优秀教师”“优秀住培导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研课题6项,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潜心笃志 勤学笃思 勇于创新 攻坚克难

翟瑄潜心研究,在儿童难治性癫痫、儿童脑血管疾病等研究方向成果显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CSCD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国家“十四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

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齐头并进 纵深发展

他现任重庆市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外科联盟秘书长、重医儿科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肩负着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儿外科发展的重任。通过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平台,他积极组织筹建“西南儿外科联盟”,携手西南地区近百家医疗单位儿外科同仁共进步同发展。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适宜技术推广、开通危重病人绿色转运通道、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及远程会诊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西南地区小儿外科疾病尤其是危急重症的诊疗救治能力,搭建了疑难病例绿色转运通道,为西南地区广大患儿带来了福音。

“塑形儿童肾脏健康的未来之路”

640 (3).jpg

“重庆名医专家榜•卓越建树奖”

王墨 肾脏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主任

重庆市卫健委儿童重要器官发育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教学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深耕临床一线 引领学科发展

王墨扎根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年门诊服务病儿3000-3500人。对儿童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诊治水平较高,尤其擅长肾脏罕见病及儿童尿毒症综合管理,执笔或牵头撰写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或共识10余篇,获业内广泛认可。带领团队成功申报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近5年科技影响力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ETM)儿科肾脏前三位(2020年第1)。

主持多项临床创新技术,带领团队率先在西部主持开展遗传性肾疾病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病理科建立了区域内肾脏病理检测技术,提高了专科诊断能力;开展了儿童尿毒症维持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技术,填补了西部地区的空白;开展生物制剂等多把点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脏疾病新生儿血液净化等创新技术,极大提高了西南区域的儿童疑难危急重儿童病患儿的诊治水平。2021年联合泌尿外科成功申报儿童肾移植,是全国儿童医院医院有移植资质的四家单位之一,完成本科室围手术期的病例筛选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迄今完成儿童肾移植20余例。

积极投身于罕见病的临床工作,创建全国首个儿童慢性肾脏病的专病数据库及血液净化数据采集系统,使儿童血液净化的质量管理迈上了新台阶;诊断了大量的遗传罕见肾脏疾病,建立了Alport综合征患儿的西部队列;积极探寻FSGS的遗传致病性基因,建立FSGS病例队列;建立其他罕见遗传性肾脏疾病病例队列,并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功能验证,总结归纳指导临床;牵头成立了重庆市血液净化专委会罕见病学组,联合多学科团队,搭建了区域内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筛查、诊治网络。

立足科研发展 着力自主创新

近五年主持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省部级课题6项,外向型研究经费600多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第十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

获得2021年科技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研究经费600多万元,展开了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AAGN发病机制的深度研究、发现了影响疾病快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了肾脏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高影响力杂志。还牵头国内首个AAGN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AAGN的分层治疗体系,以期实现成果的转化应用。

辛勤耕耘育桃李 修身立德铸师魂

培养学术、专业型临床医学本科及研究生40余名,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重庆医科大学校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获得“铜奖”。

创立了规培医师和青年住院医师论坛,创新性提出“PBL理念下临床教学查房”的教学实践,带领团队参加教学创新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

主持校级教学课题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精选习题集》《整合数字教材-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教材副主编,参与编写专著《儿童肾移植》《今日遗传咨询》等多部教材20余万字。任《儿科药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全科杂志》《临床肾脏病》编委。

引进社工服务,让关爱照进尿毒症家庭

对尿毒症儿童重新回归社会进行辅导,与复旦儿科、龙华古寺引进尿毒症肾病专项基金100万元,募集到腹膜透析机25台,援助尿毒症患儿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依托”肾脏日”"世界遗尿日"举办线下科普活动、线上义诊,参加科普宣教活动,带领团队多次获重庆市卫健委科普大赛表演奖项。

“做一名传递希望和幸福医生”

640 (4).jpg

“重庆名医青年医师榜•青年精锐奖”

刘振球 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历任第11批及第12批

援巴新中国医疗队副队长

扎根临床 兢兢业业

他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3余年,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担任科内医师组长工作,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熟练掌握各类新生儿危急重症抢救技术,于2018年开始成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圆满完成2016年医疗下乡帮扶任务,所在团队获评“重庆市医疗下乡帮扶优秀集体”。获评2023年第一季度“重庆好医生”,被评为“中国好医生”2023年7月月度人物、2019-2023年度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

为人师表 勤奋创业

他从事儿科医学教育10余年,初心不改。他教学能力强,获得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ini-CEX大赛医院一等奖,Mini-CEX大赛全国一等奖。带领学生参加医院第九届实习医师技能比赛,获得团队三等奖护理二等奖,穿刺二等奖。他热爱教学,多次在院级讲课比赛及微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学论文1篇,参编教材2部。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参与新生儿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2篇。

援外医疗 勇毅出征

历任第11、12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副队长,共执行长达2年7个月的援外任务。援外期间,他克服了当地严重疫情、治安混乱、热带病及传染病高发等重重困难,在巴新的临床工作、春苗行动、合作抗疫、卫生保健、文化交流及宣传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所在集体荣获“全国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被评为重庆卫健委“先进基层党支部”。他被授予重庆市援外医疗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嘉奖和集体记功。他的援外事迹多次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中国之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也多次被受援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不畏艰苦 毅然留任

在巴新工作的一年中,他发现当地新生儿死亡率竟然是中国的10倍有余,他毫不犹豫申请继续留任,继续帮助巴新建立一支合格的新生儿救治团队,普及新生儿复苏,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代谢、听力及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关键技术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挽救更多生命。

2023年5月开展新技术一新生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成功救治了一例严重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男婴,男婴母亲请求他给孩子取一个中国名字,这一感动事迹被新华国际头条、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健康报》(头版)等媒体广泛报道。因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获赠由巴布亚新几内亚卫生部部长里科及新爱尔兰省省长、巴新前总理陈仲民颁发的荣誉证书和亲笔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