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家长表示对自己孩子的期待,已经不是成绩有多好,而是只要不发烧,那就一切都好。原因是入秋以来,呼吸道疾病侵袭各地,孩子们中招的特别多,也直接导致儿童医院和各医院的儿科门诊开始就诊量激增。
11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播出《本周视点 畅通呼吸道》。
11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播出《呼吸道疾病高发 各地多措施保患者就诊》。
两栏目均报道了,面对入秋以来来势汹汹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尽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11月23日晚上时间已经到了10点,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仍旧人潮不减,大厅里咳嗽声此起彼伏,随处都能看到神态焦虑的家长,带着贴着退热贴的孩子。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华子瑜:如果孩子持续高烧不退,甚至有惊厥,或者已经出现精神不好或者面色不好,孩子活力跟平时相比很大差异,不管他刚刚生病还是已经生病三两天,都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当然,小年龄的孩子可能严重的情况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所以,三月龄以下的孩子,只要有发热等异常表现,就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医生李思敏从晚上6点钟开始上班,已经看完了47位患者,凌晨1点半下班前,他还有33人要看。当晚,重医儿童医院医院共有9个普内科门诊同时问诊,每位医生基本都要看满80位患者。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医生李思敏:看完的话,可能就到凌晨1点半了,可能就看不了更多的了,留给我们(急诊)夜班同事继续奋战。其实他们(病人)来,我们都是可以看病,我们医院24小时都是有医生看。


进入秋冬季以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门诊量一直维持在每天1.2万人次左右的高位运转。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胡兰:目前正处于我们儿科秋冬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叠加感染,现在我院呼吸道感染占比大概占全部门诊量40%左右。
为了让儿童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最大限度挖掘诊疗人力,保证患者就诊。
医院除了在白天开放15-20个诊室同时接诊外,还特意在夜间6点到9点半,增设了由其他专科高级医生出诊的支援门诊。

郭玉霞医生本是儿童血液肿瘤方面的专家,周四这一晚,她问诊了近30名呼吸道疾病的患儿。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郭玉霞: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们每一个儿内科的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类疾病,都能够处理。因为现在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所以说医院也是采取了增加出诊人次和时间,开展诊前血常规及病原检测等一系列举措,缩短就诊等候的时间,尽量帮助患病的孩子们。
多措并举应对就诊高峰
针对近期多种呼吸道病原感染导致的儿科就诊高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高度重视,采取多途径多方式保障医疗服务。
压实责任 应需而动
高度重视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病原体流行特征,全院动员,尽最大力度保障患儿就医需求。从11月13日起启动全院应急支援门诊,科学安排,将院内医护人员进行三梯队科学有序安排,密切关注,应需而动。
科学管理 优化智慧门诊
针对门急诊病人激增,通过持续优化智慧门诊的系列举措,包括扩大号源、优化预约、开展诊前检验、丰富诊间及多渠道科普等, 减少院内堵点的同时,缓解患者焦虑。
强化哨点检测

针对引起发热的多种呼吸道感染病原,包括流感、肺炎支原体、新冠、腺病毒以及诺如病毒等,加速门诊检验报告出具时间。其中肺炎支原体、流感核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4小时。同时患者可以诊前、线上自助开单,提高医生看诊效率。
加强重症早期识别
门急诊加强重症病人早期识别、快速处置,住院部对重症、危重症积极治疗,除了阿奇霉素、激素的早期规范使用,积极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等治疗手段,保重症,减少远期并发症。
加强宣传培训
除了针对院内人员加强培训,还积极培训基层单位,帮助基层规范诊疗。同时落实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保障重症患者的上转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