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新门诊大楼隆重举行了剪彩仪式,市委张轩副书记、市人大陈雅棠副主任、市政府谢小军副市长、市政协陈万志副主席等市领导出席了仪式。据介绍,新门诊搬到了隔壁的光彩大厦,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包括大厦1—5层,每天可容纳6000多名患儿同时就医,特需(涉外)门诊将成为首批入驻新门诊的科室,将大大缓解患儿看病难问题。特需(涉外)门诊首先入驻,其他科室陆续搬入。
上午9点,在新门诊剪彩仪式上,张轩副书记对儿童医院新门诊的落成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对儿童医院寄予了殷切希望。张轩副书记说,儿童医院新门诊是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它的落成必将改善儿童就医的硬件条件,同时医院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建成西部一流的儿童医院,造福儿童,造福人民。
儿童医院院长李廷玉教授向来宾介绍,旧门诊最初设计为每天2000人次的就医量,而如今高峰时期每天的就诊量就已突破5000人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儿的就医需求。为改变患儿看病难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医院购买了隔壁的光彩大厦1-5层改造为新门诊,改造工程两年前便开始动工。
如今,光彩大厦成功化身新门诊,特需(涉外)门诊将作为首批入驻新门诊的科室。除急诊留察室、夜间急诊室外,医院其他科室也将陆续搬进。届时,门诊量每天可高达6000人次。分层挂号、一卡通缴费、减少就医时间。新门诊设计为分层挂号、缴费,让病人分流。目前,门诊病人全程采用信息化管理,病人只要在自己的门诊一卡通上预缴一定费用即可先看病,后结算。病人家长还可通过网络、电话等进行预约挂号。为了让患者家属更了解就医流程,新门诊在多种项目上采取了电子屏幕显示和排队系统提醒。此外,自助查询、自助挂号、自助缴费等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中。
过去旧门诊大厅等候垂直厢式电梯的“蜿蜒长龙”将不再出现,患儿也不必挤在狭小的空间哭闹不止。新门诊设计的自动扶梯,患儿不需10分钟就可从底楼到达5楼,上下一个楼层不到半分钟。就诊量大的科室全部集中安排到了底层,查血、B超、大小便检验等检查项目也都集中在一二层。由于急诊留察室、夜间急诊室都在旧门诊,新门诊2楼与旧门诊之间已经修建了钢架结构的连接天桥,方便患儿留院观察。
“每次来都要排队等很久,有时候不得不把车停到外面的车库。”患者家属的感叹,医院早有考虑。新门诊负二楼、负三楼有对外开放的地下车库,停车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这些将极大地改善患儿排长队、就医难的局面,缩短患儿就医时间和路程。专设婴儿哺乳间、墙贴卡通画 打造温馨就医环境。
改造前的光彩大厦是商住楼,要将其改造为医院并非易事。为了适应医疗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新门诊每层楼设有婴儿哺乳间,提供为婴儿换尿布的小床和哺乳沙发。患儿及其家属等候的区域更加宽敞舒适,座位更多。原有的地板砖被地胶替代,这增大了地板摩擦力和柔和度,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活动空间。内部的软装饰也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的,目前正在不断完善。墙壁上大部分的装饰画都是卡通画,每个专家诊室还将配置一些小玩具。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能拥有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据悉,新门诊将于10月底陆续开诊。市政府涂经平副秘书长、严小光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吴刚副主任、市卫生局屈谦局长、市妇联郭渝平副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陈志勇副书记、渝中区委刘强书记等参加了新门诊落成,落成庆典仪式由儿童医院党委魏光辉书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