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提升儿科服务能力 为分级诊疗建基础

来源: 时间:2016-07-15 浏览:

全国儿科临床从业卫生人员仅为4.5万多人,每千名儿童仅有0.43名儿科医师,儿科临床资源匮乏、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和区县级以下的基层儿科医疗资源更是不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儿科医疗资源更是吃紧。为破解难题,国内各地区均加大儿童专科人才培养,提升儿科服务能力。

重医儿童医院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儿童医学中心,是全国儿童医院综合排名第三名和最大的儿科医师人才培训摇篮。为提升地区儿科临床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儿童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20154月医院组建重庆市儿科联盟,与重庆市儿科质控中心一起,旨在提高重庆市儿童疾病的诊治及管理水平,搭建儿科医疗质量及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儿科疾病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儿科医师临床诊治能力、协调各级医院双向转诊以及远程会诊的高水平互助平台。

1年来,市卫计委大力支持,我市各医疗机构儿科、儿科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重庆市儿科联盟如今已发展成熟。现联盟理事单位由重医儿童医院、三峡中心医院、涪陵中心医院和黔江中心医院组成,成员单位由全市57家各区县儿科医疗服务机构组成,覆盖70%的市内区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各联盟单位为中心又辐射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是联络全市基层儿科临床从业人员的组织机构。通过儿科联盟这个网络式机构,输送优质的儿科医疗资源到基层。

重医儿童医院李秋院长挂帅主持儿科联盟工作。自儿科联盟成立以来,已召开联盟大会2次,联盟理事会1次,讨论通过重庆市儿科联盟章程,完成联盟成员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各成员单位的儿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需求,建立重庆市儿科联盟专家库,为技术指导和质量督查活动建立基础。

创建儿科联盟公众号、企业号等互联网平台,向成员单位快捷及时传递儿科联盟工作信息,完成双向转诊、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流程的申请、审批、汇总统计及分析,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特参照国际先进的SBAR病人交接流程(Situation基本信息、Backgroud病史、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建立儿科联盟内转诊制度和流程、规范联盟内各级医院的转入、转出流程,为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为传授儿科临床经验,共同提高重庆市儿科服务能力,儿科联盟建立培训制度。重庆市儿科联盟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9次,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习班17次,涵盖儿科内、外科常见病、危重症、儿童保健、护理等多个领域,培训人员达2500多人次。定期召开全市儿科疑难病例讨论会5次,申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儿科疑难病例专题研讨会。 儿科联盟定期组织专家到各个联盟成员单位进巡回行技术指导活动,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精确帮扶的巡诊制度,与儿科质控中心活动相结合,加强儿科医疗质量调查评价及督导。2016年已完成城口妇幼保健院、巫溪县人民医院、云阳县人民医院等20家医院的技术指导工作。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问题,以儿科查房活动、专题讲座、技术指导、学科发展、设施布局规划建议等多种形式落实技术支持活动。

在目前儿科医师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大形势下,儿科联盟是提升我市现有儿科从业医师,特别我市基层儿科医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重庆市儿科联盟下一步工作计划将围绕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信息系统、制定规范的双向转诊流程及标准、逐步试行学科主任制等工作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形式,推行儿科医疗服务改革、推进分级诊疗,逐步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充分发挥区域儿科医学中心的优势资源,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关注儿童健康,以规范、专业的诊治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市及周边地区儿童医疗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