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爱在家庭内延续 ——我院青年文明号呼吸中心家访首例家庭无创呼吸机使用患儿!

来源: 时间:2018-03-30 浏览:

3月16日一大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青年文明号呼吸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队风尘仆仆去探望一位特殊的患儿。

这是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曾经因为28周早产住院2个月,长期吸氧,考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生后四处求医,多次被劝告放弃治疗,但患儿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宝宝也很坚强,在长期积极的治疗后终于能出院回到家中,可就在今年元旦节,由于宝宝重症肺炎,来到呼吸一病房就医,治疗时间长达40余天,病情反复,始终无法完全脱离CPAP辅助呼吸机。家长心急如焚,呼吸一病房全体医护人员也在积极地帮助患儿及家属出谋划策,经过综合分析,科室决定让患儿带呼吸机进行家庭治疗。

经过前期积极筹备,为患儿选择好适宜的家用无创呼吸机、制氧机等设施设备,并详细培训患儿家属使用方法、呼吸道的基础护理(吸氧、吸痰等)、制定了详细的观察随访表格、紧急情况如何应对等,患儿终于在上周回到家中。可呼吸一病房医务人员一直牵挂着患儿的病情,于是青年文明号的志愿者们决定去做第一次定期家访。

清晨,志愿者们到医院集合,带好物品,因提前联系家属时得知患儿家属始终不敢为患儿进行吸痰护理,还专门带上了负压吸痰器以及相关用品。

患儿住家在歌乐山上,距离市区较远,驱车近一个小时,医务人员终于抵达患儿家中,看着患儿安静地躺在床上,不哭不闹,面色口唇颜色正常,我们都感到十分欣喜。

呼吸一病房刘铮医生为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宝宝很配合,专科护士为患儿进行吸痰护理,同时家属在一旁学习。患儿家属在口服药服用方面有些疑问,医生做了细致讲解。护士在家属的记录本上把吸痰的步骤详细写下来,以便家属以后翻阅,并手把手教会家属吸痰。患儿妈妈说,现在宝宝情况好的时候能够扶坐一会儿,但还是不能坐太久。

家访活动圆满结束,对于儿童医院医务人员的到访,家属说:“真的十分高兴和感动,为你们儿科医院的医护点赞。对于住院期间的治疗也非常感谢,让宝宝有了生的希望,让他们的家庭又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该患儿是我科首例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个案,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次突破,受益的并不只是这一个家庭,这为我们在患儿的家庭呼吸治疗和康复上指明了一个方向、积累了经验,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患儿的治疗不仅在医院,也在家庭内得以延续,这是很多慢性疾病患儿所需要的,是医疗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对我们医务人员的要求,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的愿望是为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带来希望与幸福,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