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儿科创新课程”开课
在儿科学院“坚守儿科精英化教育”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下,从2017年培养计划论证到2018年课程教学研讨,历时一年的反复酝酿磋商,经各教研室鼎力支持、高效执行,“儿科创新课程”分别于9月3日、5日在2017级儿科本科208名及5+3一体化儿科方向50名学生中正式开课。
本门课程从小班教学、思维导向、能力塑造、素养培育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成长搭建良好平台;从启发式、引导式、鼓励式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以信息化资源融入课程设计,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提升教学成效,以期达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院之间的纽带联系,增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与荣誉感,促进教与学探讨交流的目的。
在本学期创新课的教学中,儿内、儿外、儿传、儿保4个教研室共安排师资72名。其中,正高32名,占44.44%;副高20名,占27.78%;学科带头人或科室负责人26名,占36.11%;为5+3一体化儿科专业方向授课的均为高级职称教师。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创新课程的设计重在提高师生互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思想与观点的碰撞,发挥儿院优质教师团队的榜样吸引与导向作用。
由于儿科本科与5+3儿科专业方向在生源水平、培养方式、培养要求以及学生体量方面呈现了不同特点,因此,创新课程实施了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案,一是面向本科层次的教学,将实体理论课程、网络通识课程、线上讨论与线下交流融为一体,在学生数量突破200的背景下,努力确保课程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积极引导,在专业认识、职业信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有效导向;二是面向5+3层次的教学,全部采用小班式的主题讨论。通过教师对教学现场的把控,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对专业学习的探索,逐步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思维,并在小班式的讨论学习中培养信息收集、提取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为了提高学院对本科段学生的全程导向, 5+3儿科专业方向的50名同学均配备了一对一的责任导师,实现教授对本科学生零距离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本科几年的成长,通过责任导师对学生在本科段日常学习、个人成长的密切关注、将其纳入研究生课题组和专业组的常态活动等路径,尽早介入对儿科专业学生临床思维、科研思维的引导,全面助力儿科医学优秀人才的培养。
根据创新课程前4周的教学反馈,2017级学生们被学院温暖而贴心的教学安排所感动,被教师们的亲和力、个人魅力、学术造诣与国际视野所折服,深切感受到作为儿科学子的荣耀以及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激发起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研究的憧憬与信心。教师们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全面体会到学生的潜能,认识到目前变革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蜕变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儿科创新课程”既是提高儿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研室组织管理状况的全面检测。希望通过“创新课程”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相长,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包容态度,鼓励教师们教学创新、积极寻求教学突破,让儿科学子的思维活跃起来,为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