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重医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病房一片欢声笑语,来自西藏昌都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单增和尼达,经过手术已康复可以回家啦!
李秋院长带队,何大维副院长携同医务处李映良处长、医保办刘荐主任到病房探望单增和尼达,并为他们购买了一套新衣。
“小朋友,康复后好好读书哟!”虽然孩子们听不懂李秋院长这真挚的嘱咐,但他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李秋院长表达的暖意,用最开心的笑容回应着这份关爱。
5月14日,天还未亮,医务处、胸心外科的医务工作者们一早就来送单增和尼达到机场乘机返回西藏昌都。
单增 、尼达与重医儿童医院结缘
4月18日,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组织下,重医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吴春主任作为先心组别组长和心脏彩超室吴晓云负责人前往西藏昌都,参与“渝藏情深 心眼相连”活动,筛查先心病患儿。
4月24日,吴春主任、吴晓云负责人护送第一批先心病患儿单增和尼达来院治疗,我院医务处吕麟亚副处长、胸心外科易敏护士长、医保办刘荐主任到机场迎接。
第一次坐飞机来重庆,这里很美
“孩子以前经常不舒服,有时候运动之后能感觉得出来心脏跳得很快。”嘎登说,以前带孩子去做过筛查,苦于家里条件不好,加上对先心病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病情一直拖到现在。重庆的专家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真的十分感谢。
嘎登说,他们是第一次坐飞机,以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坐飞机到重庆来。重庆很美,很不一样,重庆的朋友特别好。
给尼达补了“一片心”
在重医儿童医院,医生为先心病患儿单增和尼达做了详细检查,“相比来说,3岁的尼达病情更严重,更为复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刚说,单增的主要病情就是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异常管道)及肺动脉高压,大多数的小孩出生后1-2月应该自动闭合,而在单增的身上依然存在。
尼达除了心脏内有1.8cm的室间隔缺损以外,心脏上还存在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等问题,由于他患有中度贫血和轻微肺炎,手术难度直线上升。
据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介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先天发育比较差,具体表现就是身高、体重低于同龄的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不足。例如,常患感冒而且很难康复,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发育。
“心脏内的缺损及未闭的动脉导管,使血液循环发生紊乱,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导致缺氧、心功能衰竭等可怕的后果,甚至会失去手术修补的机会,只能进行心肺移植。”吴春说到。
经过三天的术前检查,联合PICU、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彩超、放射科专家共同讨论,专家们拿出了最终的手术方案。
征得家长同意后,4月29日,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主刀,为尼达进行了一台心脏外科的4级手术,手术进行了2个多小时,医生为尼达用自体心包片补上了心脏内的缺损。
据吴春教授介绍,修补缺损需要非常细致,每一针的深浅和距离就要做到最大的一致,以免出现残余漏,而且还要避免损伤到传导束,尼达的主动脉缩窄位置很深,由于要阻断降主动脉、切除狭窄的血管重新吻合,所以速度一定要快,并且还要有一些特殊的措施,因为超过时间(25-30分钟)的话,就有可能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永久性的损伤。
最终,在全体医生的努力下,手术圆满成功。
医院里的“护士妈妈”
手术后,两个娃娃恢复得很好,也让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的护士长易敏松了一口气。
护士长易敏还记得,那天去接机的时候,尼达有些畏惧地躲在妈妈嘎宗的身后,嘎宗下了飞机也是一脸紧张,因为语言不通,嘎宗从见到易敏开始,就一直拉着她的衣袖,连说带比划,可还是没办法交流,可以看出来嘎宗很紧张。
“尼达手术后的第一天晚上,在重症监护室一直哭喊,我们赶紧给翻译打电话,才知道他在说胸口痛,想爸爸。”易敏说,还好有攻秋巴珍这位“随叫随到”的翻译,才让他们能够和孩子、家长及时沟通。
“我把这些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照看,特别是我自己有孩子之后。”易敏在儿童医院当了20年的护士,自己有孩子后,对所有陷于病痛的孩子有着更强烈的怜惜,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好好地照顾他们。
在医院,她是患病孩子的“易妈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她。易敏巡房时,经常有小朋友追着她喊“易妈妈”。
昌都来的这两个小朋友,对易敏和护士们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当被抱着、被牵着的时候表现得很安静很勇敢。
两个孩子术后身体状况基本上得到了恢复。13日,家长们开心地带着两个孩子逛解放碑。
据悉,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安排,到今年7月份,将会有2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重庆接受免费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