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不放弃、不畏惧,向“巨大”肿瘤发起挑战!

来源:胸心外科 宣传科 时间:2019-09-04 浏览:

“患儿胸腔内的肿瘤,病变范围达28cm×17cm×13cm,差不多一颗橄榄球的大小,重3公斤,是胸心外科有史以来切除的体积最大的肿瘤。”重医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介绍。

8月20日,在重医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病房里,8岁8个月的小俊正斜躺在病床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谁能想到一颗“橄榄球”大小的肿瘤是从他瘦小的身体里取出的呢。

妈妈意外发现孩子胸口两边不一样

小俊一家来自省外,7月初的一天,细心的妈妈意外发现小俊的左右胸口“不太一样”。

“孩子一直很省心,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能跑能跳的没什么异常。”虽然小俊也表示“没有感觉”“也没有哪里痛”,但爸爸妈妈还是坚持要带小俊去当地医院检查。

“医生说孩子胸腔里有肿瘤,很大,但是当地医院没有医治条件,建议我们尽快转院治疗。”

犹豫、彷徨、焦虑,瞬间充斥着这个家庭……

几经周折,8月初的一天,小俊的父母怀揣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小俊来到重医儿童医院。

“当时看到孩子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瘦小了,8岁多身高仅有133厘米,体重才23公斤。一看检查报告,更是惊讶,肿瘤非常大,已压迫到孩子的双肺和心脏,而且还在增长,若不及时手术将危及生命。”吴春教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小俊时的情况介绍说。

肿瘤严重挤压了心脏

决定向这颗巨大的肿瘤发起挑战

据吴春教授介绍,小俊的手术难度非常大,风险非常高。肿瘤已占据小俊的整个胸腔,心脏被推移,左肺完全受压,与肿瘤黏连,隔肌被推入腹腔,大血管也与肿瘤紧密相连。

手术做与不做,真是让胸心外科团队十分纠结!

做,就意味着要承担多个风险点:诸如肿瘤切不掉怎么办?术中大出血怎么办?隔肌腹腔侵犯转移怎么办?切除后纵隔摆动、瘤床出血怎么办?

不做,就意味着放弃!

而小俊的父母在得知手术可能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时,动摇了、绝望了,无助又无奈地流着眼泪说:“我们决定放弃治疗,带孩子回家!”

看着爱子心切、却又无能为力的父母,胸心外科的医生们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决定向这颗“巨大”的肿瘤发起挑战!

“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也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立即在科内组建救治团队,加班加点查阅文献、组织科内进行病例讨论,在与家属充分沟通下,提出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通过多次多学科会诊、反复理论研究、制定出多种手术预案。由于孩子胸腔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紧密相连,术中致死性大出血风险极大,虽然正值一年中用血高峰时期,但胸心外科救治团队积极联系血库备血1000cc。

一切准备就绪,8月13日上午,胸心外科携手手麻科密切配合。

由于患儿仅靠右肺呼吸,对术中麻醉要求很高,若选择体位不合适,极可能出现呼吸更差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加之手术视野受限,肿瘤切除必须精准仔细,否则极有可能损伤正常组织造成新的伤害。为尽快切除肿瘤,解除压迫,整个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历经艰辛,运用分段切除手术方式、用时2小时、用血200cc,成功从孩子胸腔内完整切除一颗病变范围达28cm×17cm×13cm、重3公斤的似“橄榄球”大小的肿瘤。

当肿瘤被完整取出的那一瞬间,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都为吴春教授及其团队竖起大拇指,而此时吴春教授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目前,小俊术后恢复状况良好。

“伤口有点疼,但感觉比以前轻松了好多。”小俊笑起来很可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太谢谢你们了!真的太谢谢你们了!”看见来查房的吴春教授,小俊的爸爸妈妈激动地不停地道谢,“要是没有你们的坚持,我们真的都要放弃了,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儿院人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竭尽全力解除病患之病痛,不辞艰辛,不惧困难,执着追求,勇于担当!

温馨提示

哪些异常信号

提示孩子身体里可能有“肿瘤君”的存在

孩子长了肿瘤多少会表现出异常,吴春教授提醒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发现和预防孩子身体里的肿瘤。

1.通过X光片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肿瘤存在;

2.出现胸闷、胸痛,出现刺激样咳嗽;

3.出现原因不明的消瘦;

4.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5.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