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核心疫区
2月2日下午6点,我院重症医学科符跃强副主任医师和王祎主管护师随重庆市第三批赴鄂抗疫医疗队登上专机启程奔赴核心疫区——湖北省武汉市。两位队员均是出发前一天下午才收到确定驰援武汉的任务。
“我是党员和医生,支援武汉是我的职责。”
“我是一名党员和医生,能去支援是我的职责所在,我随时待命!”符跃强医生报名时对重症医学科主任说。“我们一家人都全力支持他,我也是一名医生,作为医护人员,疫情当前,必须要有人逆行。”即使早就做好思想准备,妻子还是哽咽了起来,“唯一对他的嘱托就是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听到爸爸要去支援武汉的消息,11岁的女儿开始没有说什么,后来偷偷把新年压岁钱塞进了爸爸行李箱的衣服里。
“突然感觉孩子长大了,但同时也很内疚。”符跃强医生叹了口气。原来,两个月前他才从美国学习了一年回来,还沉浸在和家人团聚的喜悦,又要匆匆奔赴武汉疫区。
“我家中牵挂小,我责无旁贷。”
看到群里的信息后,有着19年危重患儿救治及护理经验的王祎第一时间打通护士长的电话。“我报名,我的孩子已经11岁了,家里父母也全力支持我,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我志愿前往武汉支援。”
“儿子昨天晚上主动坐到我身边靠着我,还轻轻抱了我一下,记得上一次他主动拥抱我,还是5年前的事了。”王祎回忆起儿子昨晚听到自己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后,不善言辞儿子的暖心举动,瞬间红了眼眶。
“没事儿,不用害怕,全国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这么多,人多力量大。”当听到妻子即将奔赴前线,丈夫安慰道。
“说实话,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支持国家抗击疫情是我们的责任。”王祎丈夫是我院胸心外科的医生。
01
02
目前,符跃强和王祎正在“前线”进行防护培训。
支援重庆——集中救治点
我院感染科赵瑞秋副主任医师、肾脏内科陈晓凤主管护师、ICU张巧鹰护师于1月31日下午出征支援市公共卫生中心新冠肺炎集中就治点。
抗疫日记
“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时,三层手套,三层鞋套,加上衣服,内外共有十层,穿脱着实麻烦。”赵瑞秋医生打趣地说,”不过也终于实现我作为感染科医生‘一生必须要穿一次防护服’的愿望了。”
取患者鼻咽试子时的防护需要更加严格,要穿戴负压防护装置。“穿着难受还是其次,最担心的还是因穿着不正确而感染,影响到团队的其它医护人员。”
负压防护装置
赵瑞秋医生的朋友圈
就像新闻里报道的那样,因为防护服物资紧张,为了节约防护服,赵瑞秋医生进入隔离病房后,为了不上厕所,不敢喝水、进食,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
即使条件艰苦,但看着周围医护人员毫无怨言地坚守抗疫岗位,赵瑞秋医生也深受感染和鼓舞,“做为一名儿科医生,我要和团队一起奋战一线,竭尽全力让患儿恢复健康。”
奋战医院——隔离病房
抗疫日记
为了抗击疫情,重医儿童医院在除夕前夜1月23日组建了第一批应急隔离病房。重症医学科(PICU)李铨屹和苏锐是这批最早进入隔离病房的两位男护士。
“我们马上要将一名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的疑似患儿转到隔离病房。”凌晨2点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接到医院PICU的电话后,瞬间都紧张忙碌了起来。这是隔离病房第一次接到气管插管患儿。
“我来联系PICU了解患儿情况。”正在休息的李铨屹护士得知消息后,果断重返工作岗位,而白天他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由于隔离病房缺乏相关气管插管物资,李铨屹立刻罗列出气管插管患儿护理需准备的物资清单,向PICU借用,以便转运时一并送过来。随后,PICU冉云霓医生、李铨屹护士立即更换防护服到病房进行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
第二天早上,苏锐护士继续顶上,接手李铨屹护士的工作,继续管理患儿。由于突发情况,护理人力紧张,苏锐还需继续上当天的夜班。所幸,下午患儿检查结果为阴性,转回PICU继续治疗。
“面对突发情况,两位年轻的护士沉着冷静,勇于担当,没有半句怨言。”急诊科护士陶怡夸赞说,之前筹备新病房、整理库房,重货累活脏活他们也都抢着干。而两位护士却谦虚地说:“插管病人来了,PICU的护士当然当仁不让。况且我们是男生,理应主动多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