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小超(化名)右侧面部长有一大片暗紫色的斑块,严重影响面部美观。
日前,小超来到重医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血管瘤专科就诊,被诊断为静脉畸形。为减轻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胃肠新生儿外科采用新技术,对小超进行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静脉畸形介入手术治疗。

小超的家长说,孩子在2岁时右侧面部出现了一块暗紫色的斑块,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不断增长变大。最近一年,紫色斑块几乎长满了右侧面部,并且逐渐肿大。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今年5月初,家长带小超来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右侧面部、上唇静脉畸形”并住院治疗。
入院后,胃肠新生儿外科血管瘤专科医生团队就患儿的治疗方案展开热烈讨论。周德凯教授认为患儿病变位于颜面部,手术切除不是首选方案,并且静脉畸形手术后有复发的可能。何昀医生提出,对于血管畸形结合介入技术方法能够定位更精准,治疗过程可视化更为安全,为理想的治疗方案。王佚主任认为患儿右侧面部静脉畸形病变部范围较广适合介入治疗。介入手术的目的是让畸形血管缩小,闭塞。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采用介入技术治疗。
介入手术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的理念,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人痛苦少等特点,近年来获得了广大医者和患者的认可。面对一项新的治疗技术,胃肠外新生儿外科医护团队为保证手术安全,在术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为让手术效果达到最好,患儿的伤害及痛苦降到最低,胃肠新生儿外科对制定介入手术方案精益求精。

近日,何昀医生主刀,在麻醉科以及放射科等合作下,为患儿小超成功实施了介入手术。术后第二天,患儿顺利出院。DSA引导下静脉畸形介入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介入手术这项新技术开展是科室发展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陆续开展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始终秉承新思维,挑战新技术,为广大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儿院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