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通报表彰2020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重医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王祎主管护师获此殊荣。
据悉,为进一步宣传护理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护理工作者为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华护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0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经过上报推荐、初筛及最终审核,全国共有176人获此殊荣。

王祎主管护师
为儿童健康护理事业,二十年磨一剑
王祎,立志像“南丁格尔”一样战斗在重症病房,二十年兢兢业业,尽全力救护,帮助小生命重获生的希望。
作为重医儿童医院先天性心脏术后监护的开拓者和培训导师,制定并不断完善了培训和考核制度,为PICU及CCU培养了大批先心术后监护人才,为医院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突破千例做出突出贡献。

为减少患儿的疼痛,改善他们的治疗体验感,她紧跟国际重症医学发展趋势,积极学习伤口护理、重症超声、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技术、ECMO技术等重症监护新技术。
在一次紧急无支援的情况下,凭借过硬的技术,迅速冷静地带领护理小组协助完成一名肺出血患儿的ECMO治疗,患儿获救痊愈出院。

无私奉献,是团队的知心大姐
选择从事工作强度大的重症临床护理,一干就是二十年,至今依旧坚持临床一线中夜班工作。当年轻医生们遇到临床护理方面难题时,王祎总是能及时给予帮助,是医生们口中“今晚有你坚守,我们很放心!”的好搭档。作为科室里年龄较大的成员,关心帮助科室年轻护士的成长,成为科室护士同仁们的坚实依靠,护士长的定心丸。她帮助新手护士反复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能力,使其通过考核,完成规培学习;帮助年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提高理论水平,总结发表学术文章。
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流程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结合AHA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学习,优化护理流程,为规范重症患儿交接班流程,设计“SBAR”交班表,避免交接班内容遗漏。
制定“术后病人接收站位表”,提高病人交接效率,保证了病人安全。
两次赴国外交流与学习,学以致用,设计适合重症医学科特点的专用“电子执行单”,提高医嘱及时执行的准确度,强化了管理质控。
结合临床实际,参与开发智能药柜,增加审方和配药剂量提示,解决环节漏洞,保证用药安全。
勇敢逆行,参加战疫,不负誓言
2020年新年伊始,疫情蔓延,王祎主动请缨参加一线抗疫。2月2日作为重庆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医疗队全面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两个危重症患者病区。
作为护理管理组成员,规范病区环境,协调物资供应;参与防控工作,抓实做细每一项防控细节,严格检查并协助队员正确穿脱防护装备,为队员织密一道道防护安全网,确保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临床工作中,她给予患者精心护理,被患者称为“穿刺技术很棒”的护士;坚持新冠重症患者治病与治心同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乐观心态。

重症病房有一位原发疾病为重症肌无力并两次入住ICU的阿姨,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王祎第一次给患者穿刺静脉时,阿姨夸她技术好,王祎便以此为契机尝试和她聊天,鼓励她勇敢与疾病战斗。
以后每次进隔壁病房,王祎总会抽空陪她聊聊天。为了增进阿姨食欲,把自己的咸菜分享给她。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阿姨病情好转,心情也好了很多。在她的抽屉里有一张记录了每一位为她治疗护理过的工作人员名字的纸,她说武汉人是感恩的,她会永远记住恩人的名字!

王祎所在的医疗队,在武汉连续抗疫57天,是连续战斗时间最长的重庆援鄂队伍,累计接收患者126人(其中重症69人、危重症25人),治愈95人,好转16人,危重症治愈率达94%,实现病区“清零”,医疗队员“零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