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举办“同心抗疫 护佑新生”2020年预防出生缺陷日线上主题宣传活动。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全国首届出生缺陷防治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结果揭晓,经专家评审、大众投票等环节,我院“迷失的蛋蛋”原创出生缺陷防治科普作品获得文章类一等奖。

作品简介
该作品通过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讲述了隐睾这类泌尿生殖系出生缺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和了解此类疾病,及时就医,继而能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广大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本次大赛,通过面向全国征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遴选并择优推荐的418个作品参加评选,经过初评、网络投票和专家的综合评价,最后共有100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45个。获奖作品将用于国家组织开展的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活动旨在通过科普作品,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和科普资源库建设,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优生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
据悉,为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提高贫困残疾儿童治疗率,减少儿童残疾发生,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在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从2018年起启动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我院作为重庆市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管理机构,在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和重庆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实施该项目将近三年,取得一定成效。
近三年,重庆市共申报患儿救助673例,完成救助292例,金额达391.74万元。我院共申请救助568例,已救助245例,人均获得救助金1.37万元,极大缓解贫困出生缺陷患儿的家庭经济压力,为患儿后续的康复与生活提供帮助。通过在全市开展项目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群众对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知晓率和参与主动性都逐步提高。
项目开展主要举措
(一)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以时任市卫健委副主任的吴良和任组长、市卫健委妇幼处处长范宏连、重医儿童医院副院长何大维、医务处处长李映良为副组长的的领导小组,成立技术专家组,为项目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建立工作流程,结合我市地域特点,确定7家定点医疗机构,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培训,组织市级、各定点医疗机构人员培训,以提高服务项目的能力。利用单位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对项目政策和出生缺陷预防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设立救助专线电话。按详细的年度计划开展申报、审核、调整工作,积极推进、交流、总结,确保进度,确保患儿受益。
(三)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进度
深入区县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和评估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及时调整定点医疗机构,确保项目更加有效地开展,让更多的贫困患儿及家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