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兰,共产党员,1998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作至今,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门诊部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现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门诊部主任。先后赴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及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参观学习,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基本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主任导师资质,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兼职。
自2019年担任门诊部主任以来,她不断学习和创新,推行“非急诊分时段全预约挂号”,逐渐建设一站式门诊病员服务中心,构建两院区门诊病房一体化质控体系,不断优化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年门诊量首次突破300万,门诊就诊“三长一短”现象得到较大改善,门诊部获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2019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案例(科室)奖项。
20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作为党员的她迅速响应,带头放弃春节休假,从除夕至今始终奋斗在防疫第一线,带领门诊人根据疫情不同时期的防控救治要求及时制定并不断优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筛查、普通门诊等各项工作流程并保证其落地实施。为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门诊部先后在预约挂号平台发布5版《门急诊患者及家属就诊告知书》,根据儿科患者特点制定并更新了10版《预检分诊患儿和陪同人员筛查表》。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实现线上(预约挂号时提前登记保存草稿)、现场电子化预检分诊和来院信息登记,并将新冠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植入到门诊病历系统。为保障疫情期间患儿就诊需求和安全,门诊部合理调配医疗资源,规范设置特殊发热门诊并开设普通发热门诊,按照“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原则对门急诊患儿和医院员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动态调整预约挂号及退号管理规定,加强非急诊分时段全预约挂号,做好一线人员的防护培训和防护设备保障,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应诊和各专科门诊正常应诊。积极推进我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在重庆率先开展线上诊后复诊、慢病续方和药品邮寄等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正常门诊“两不误”。